手机云川网

为什么在沙发上睡着很容易,在床上睡着很难?

疲惫的一天结束,你瘫在沙发上想刷会儿手机,却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而真正躺到床上准备好好睡一觉时,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种奇怪的体验背后,隐藏着睡眠科学的奥秘。

晚饭后,你舒服地陷在沙发里,电视播放着轻柔的背景音。不知过了多久,手机从手中滑落,你已进入梦乡。但当您决心“正式”睡觉,走进卧室躺在床上后,却发现自己​​异常清醒​​,睡意全无。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202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有睡眠问题的人中,有​​36%的人​​是因为担心睡不着而无法入睡。这些尽管在床上睡不着的人,在办公室、电影院、公交车,甚至聚会场所却都有可能睡着。


01 睡眠压力,与腺苷的积累过程

人体内有个“睡眠计量器”,科学上称为睡眠压力。​​清醒时间越长,睡眠欲望就越强​​。这过程涉及复杂的生化反应,关键物质是一种叫做腺苷的分子。

腺苷是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在人清醒时会在大脑中不断累积。当你入睡时,腺苷含量会降低,帮助睡醒后恢复精神饱满状态。腺苷积累越多,你的睡眠压力就越大。

傍晚时分,你已经保持了十几个小时的清醒状态,腺苷积累达到了相当水平。此时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睡眠压力自然释放,让你很容易入睡。

02 心理焦虑,床带来的无形压力

沙发不会像床那样给你“​​必须要睡着​​”的焦虑。而这种“必须要睡着”本身也是一种焦虑来源。

当你担心睡眠不足或入睡速度不够快时,就可能会产生这种焦虑。躺在床上时,意味着一天正式结束了。

工作压力、即将到期的任务,这些想法会在脑海中浮现,让你辗转反侧。时间一点点过去,你开始担心自己的睡眠质量,本该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只剩6小时。

你担心睡眠不足会影响第二天状态,于是变得更加焦虑。强迫自己放空大脑,却无济于事,夜晚就在这样的焦虑中艰难度过。

03 环境因素,光线噪音的温度影响

沙发通常位于房间角落或靠墙位置,能减少噪音和光线干扰,让人更容易入睡。而床上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更多干扰。

傍晚昏暗的光线、适宜的温度、电视或手机里传来不大不小的催眠声音,这些都为在沙发上入睡创造了理想条件。

柔软的沙发提供恰到好处的包裹性,让人感到更加放松和自在。而床上环境可能更正式,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紧张感。

04 睡眠联想,大脑的条件反射

大脑会形成强烈的环境关联。​​床的使用方式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联想​​。

如果你经常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或工作,大脑就不会将床与睡眠直接关联。这会导致即使躺在床上,大脑也不会自动进入睡眠模式。

沙发则通常与放松、休闲相关联。坐在沙发上时,大脑更容易进入休息状态,不会触发工作压力或焦虑情绪。

05 改善方法,四管齐下的睡眠策略

​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至关重要。保持卧室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并保持相对安静。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正确的睡眠姿势可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黑暗的房间可以提示身体生成褪黑素,有助于更快入睡。安静的环境对睡个好觉至关重要,如果无法控制噪音,可以考虑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样重要。尽量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周末也要保持作息的一致性。对于有午睡习惯的人,尽量将午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尽量只使用床来睡觉和亲密活动。这有助于让大脑将床联想到放松而不是清醒活动。

​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也能改善睡眠。避免在睡前大量进食,尤其是辛辣、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尽量避免茶、咖啡和可乐等含有刺激性物质的饮品。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消耗能量、减轻压力,建议上午运动并接受光照,有助于充分生成机体内源性动力维持夜间睡眠。但不建议夜晚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过于兴奋难以入睡。

​尝试有效的放松技巧​​可以帮助入睡。身体扫描法可以培育我们对身体的知觉力,从而放松身心,起到助眠,缓解焦虑的效果。

“478”呼吸法由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安德鲁威尔研发,熟练后可有效调节呼吸,平复情绪,让人快速入睡。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心脏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不宜过久憋气。


工作日午后,一位程序员在办公室椅子上打盹。他昨晚在床上辗转反侧两小时无法入睡,现在却能在嘈杂的办公室里轻松小睡。
​不是床的错,而是心理压力偷走了他的睡眠​​。

睡眠专家发现,睡眠好的人睡前会出现“幻觉”,脑海中浮现一些脱离实际、毫无逻辑的事情。而睡眠不好的人则表示自己会在睡前做计划和尝试解决问题。

​让大脑从逻辑思考转向漫无目的的游荡​​,才是入睡的真正关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为什么在沙发上睡着很容易,在床上睡着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