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曾认为血管一旦长了斑块就“没救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越来越严重。但科学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动脉斑块不仅可以控制,甚至有可能完全逆转。
曾经,动脉粥样硬化被视为一条“单行道”,一旦形成就只能延缓其进展。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带来了颠覆性的认识:通过积极干预,血管斑块不仅可以稳定,甚至可能缩小乃至消失。
2023年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该研究对3471名40~55岁人群长达6年的跟踪发现,积极干预生活方式,真的可以让血管里的斑块缩小甚至彻底清除。
01 斑块逆转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在原本就有动脉斑块的人中,有8%的人实现了斑块的缩小或消退。这些人通常吸烟较少、“坏胆固醇”控制得更好,且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
斑块逆转的关键在于控制胆固醇水平,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要求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甚至达到1.4毫摩尔/升。
斑块逆转需要时间,既往研究提示,通过有效治疗,斑块逆转过程可能需要1—2年,并且需要密切观察。
02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70%的人有斑块。
尽早干预是关键。若能在中年甚至青年时期开始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并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如控制体重、调节血压和血脂等,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关重要。
早期斑块更容易逆转。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早期斑块体积通常较小,且主要由脂质和少量纤维组成,经过积极有效的降脂治疗后,斑块体积有可能缩小或消失。
03 五件事给血管“洗澡”
1. 调控血脂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加速器”。了解血脂水平,尽早发现异常,积极调控,可有效延缓斑块的进展。
他汀类药物可以缩小颈动脉斑块体积,稳定斑块。如果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血脂仍不能达标,可以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或者PCSK9抑制剂。
2. 平稳控制血压
收缩压升高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血压,应该尽量严格把控,将其降低到120/80毫米汞柱以下,比130/80毫米汞柱的血管获益更大。
控制血压不仅有助于延缓斑块进展,还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
3. 坚决远离烟草
吸烟是导致斑块发生和恶化的“头号帮凶”。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才能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血管的损害。
研究表明,吸烟较少的人更容易实现斑块的缩小或消退。戒烟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4. 健康饮食结构
保持健康饮食是预防斑块的关键。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采用低脂、低盐、低糖、高膳食纤维的饮食方式,控制体重,减轻血管负担。适当食用蜂蜜、胡萝卜、海带、木耳等食物,这些食物能够吸收血管中的胆固醇。
5. 定期检测指标
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很重要。研究发现,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风险就越大。
定期体检可通过专业检查(如血管超声等)及时发现潜在病变。通过随访监测,医生能针对性调整干预方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04 辅助逆转斑块的生活方式
坚持适量运动
运动在斑块逆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每天快走7000步以上者,与每天步行不到7000步者相比,斑块逆转更明显。
高强度间歇训练可减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并可缩小斑块体积。常见的高强度间歇运动有原地高抬腿跑、原地开合跳、深蹲跳等。
运动时,每组动作做1分钟,间歇20秒,做两三组循环后再换另一组动作,每次坚持训练10—20分钟,心率要达到最大心率的80%。
保持健康体重
体重过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减轻血管负担。
保证充足睡眠
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会增加细胞炎症,这也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每天坚持23点前入睡,使血管休息好、恢复活力。
管理心理情绪
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损害血管。可尝试通过瑜伽、正念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减少负面情绪。
斑块逆转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通过健康饮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充足睡眠和管理情绪等综合措施,你完全可以给血管来个“大扫除”。
尽早干预、调控血脂、平稳血压、远离烟草、定期检测——这五件事等于给血管“洗个澡”,不仅能延缓斑块进展,甚至可能实现逆转。
你的每一分自律,都是在为血管健康投资。今天就开始行动,为你的血管做个“大扫除”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血管斑块能逆转吗?医生:做好这5件事等于给血管“洗个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