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全国多地进入防汛关键期,极端天气引发的灾情牵动人心。然而,个别网民为博眼球、蹭流量,竟在社交平台编造传播“某地水库决堤”“地铁被淹致百人遇难”等涉汛谣言,严重扰乱抗灾秩序,消耗社会救援资源。对此,公安部网络安全局紧急部署全国网警部门启动“清朗·防汛护民”专项行动,7月15日以来已依法查处涉汛谣言案件127起,刑事拘留8人,行政处罚93人,公开通报典型案例23起,坚决筑牢防汛救灾网络“安全堤”。
谣言如“洪水”:虚构灾情引发次生灾害
7月18日,一则“郑州东站大面积塌方”的短视频在网络疯传,视频中模糊的积水画面配以“死亡人数持续上升”的耸动文字,引发数千名旅客恐慌性退票。经郑州网警核实,该视频实为2021年旧闻剪辑拼接,而当日郑州东站运营正常。类似谣言在多地重复上演:某网民将国外洪水视频移花接木至江西九江,配文“鄱阳湖大堤溃口”;更有“专家称未来一周将有超强地震”的伪科学言论在家族群广泛传播……
“谣言的危害不亚于洪水本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指出,涉汛谣言不仅误导公众自救行为,更可能造成交通瘫痪、物资挤兑等次生灾害,甚至动摇社会抗灾信心。
网警亮剑:技术+法治双拳出击
面对谣言传播的“病毒式”特征,全国网警部门构建起“技术识别+源头追溯+依法惩处”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 AI巡查系统:北京、上海等地网警启用“汛情谣言监测模型”,对微博、抖音等平台实时扫描,72小时内识别并拦截涉汛不实信息3.2万条;
- 溯源攻坚组:针对“某地泄洪致村庄被淹”等影响力较大的谣言,公安部“净网行动”办公室直接介入,48小时内锁定首发账号并跨省抓获造谣者;
- 普法联动:浙江、广东等地网警制作“汛期谣言鉴别指南”动画短视频,联合气象、应急部门开展“以案释法”直播,超5000万网民在线学习。
“我们建立了‘30分钟响应’机制,对涉汛谣言第一时间核查、处置、辟谣。”公安部网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民共治:织密防汛“信息防护网”
在严打谣言的同时,多地探索“官方辟谣+公众监督”的共治模式:武汉网警开通“汛情谣言举报专线”,市民提供有效线索可获话费奖励;安徽推出“防汛信息溯源平台”,公众扫码即可查看水库水位、天气预警等权威数据;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线“汛情专区”,对官方发布信息加注“权威标识”。
“每个人都是防汛网络的节点。”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呼吁,公众应通过中央气象台、应急管理部等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对未经证实的“内部消息”“惊人内幕”保持警惕。
风雨无情,网络有界。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博弈中,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全社会共克时艰的基石。正如网警部门在通报中所言:“打击谣言没有‘休止符’,我们将持续以零容忍态度捍卫防汛救灾的生命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防汛抗灾不容谣言添乱:网警雷霆出击,24小时织密“清朗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