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又一个“双机场”地级市诞生!广东佛山正式迈入“双枢纽”时代,区域航空格局生变

【佛山讯】随着佛山沙堤机场迁建工程正式获批,加上已有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广东省佛山市将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双民用运输机场的地级市。这一消息引发航空业与区域经济领域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指出,佛山“双机场”模式不仅将重构粤港澳大湾区航空网络,更可能为全国中小城市突破交通瓶颈提供新范本。

从“单点支撑”到“双核驱动”:佛山航空枢纽升级路径

长期以来,佛山航空运输依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但受限于空域资源与地缘竞争,发展空间受限。2023年,佛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76万人次,但受制于原军民合用机场的设施老化与时刻紧张,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商务与旅游需求。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3。国家发改委与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佛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枢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佛山沙堤机场迁建至高明区更合镇,与珠三角枢纽机场形成功能互补的双枢纽体系”。根据规划,新沙堤机场将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航空门户”,重点发展国内中短途航线与公务航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而珠三角枢纽机场(广州新机场)则作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承担长航线与国际航班任务。

破解“地级市航空困局”:双机场背后的战略考量

佛山为何能突破传统“省会城市垄断双机场”的格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所长赵一新分析,其核心逻辑在于“错位竞争与区域协同”:“佛山既非省会也非计划单列市,但坐拥制造业万亿集群与广佛同城化优势,双机场可实现‘1+1>2’效应——新机场辐射珠江西岸城市群,老机场转型为通用航空基地,形成‘客货分离、干支协同’的网络。”

数据显示,佛山及周边城市(如江门、肇庆)年航空出行需求超5000万人次,但白云机场与珠海机场的运力供给仅能满足60%。双机场落地后,预计可释放超2000万人次的年运输能力,直接带动临空经济产值超千亿元。

全国首例地级市样本:中小城市能否复制“佛山模式”?

佛山案例引发多地关注。目前,江苏南通、浙江嘉兴等城市均提出双机场构想,但面临空域审批、资金筹措等挑战。民航专家林智杰指出,佛山模式的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空域资源改革试点提供了政策窗口;另一方面,佛山自筹资金占比超70%,减少了对上级财政的依赖,这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不过,他也提醒,双机场需警惕“同质化竞争”风险:“佛山明确将新机场定位为‘白云机场补充’,通过高铁与地铁实现15分钟接驳,这种‘功能差异化+交通一体化’的设计值得推广。”

未来展望:从“交通枢纽”到“经济引擎”的蜕变

根据规划,佛山双机场将于2030年全面投运。届时,高明区将围绕新机场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跨境电商、航空维修与生物医药产业;而原沙堤机场所在区域则转型为“通用航空产业园”,引入直升机制造、无人机物流等新兴业态。

“过去,地级市发展航空常被视为‘奢侈’,但佛山证明,只要找准定位、精准投入,中小城市同样能通过航空枢纽实现弯道超车。”广东省发改委主任郑人豪的表态,或许预示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又一次深刻调整。

当双引擎轰鸣声响起,这座制造业名城正以“空中走廊”为笔,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又一个“双机场”地级市诞生!广东佛山正式迈入“双枢纽”时代,区域航空格局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