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湖南信息学院三下乡:一杯“岳飞茶”的新旅城,探寻汨罗“非遗+电商”新可能

当古老非遗茶饮融入时代浪潮,“电商+非遗”模式便成了文化传承新路径。2025年8,湖南信息学院国际商学院“循寻觅汨”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南岳阳汨罗市,深入湖南九畹茶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当地非遗项目姜盐豆子芝麻茶开展专题调研与直播推广实践,以青春力量为传统技艺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与公司创始人彭敏的座谈交流中,实践团成员系统了解了姜盐豆子芝麻茶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价值。彭敏向我们介绍这碗起源于唐、闻名于宋的姜盐豆子芝麻茶。北宋时期,苏轼曾在《和寄茶》中写道“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而后到了南宋时期,岳飞驻军湘阴,与杨幺作战。岳家军多来自北方,不服南方水土,病症频发。当地长者带茶叶、姜、盐、豆子进营,教以调治方法。岳飞服后,让全军共饮,士兵病症痊愈,这道茶饮也因岳家军的故事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岳飞茶”,这一食俗便也流传至今。

这一非遗茶品更承载着汨罗人数百年的生活记忆,从生姜驱寒、食盐调味到豆子增香、芝麻添醇的食材搭配,从选材到制作的每一步都凝结着先民的生活智慧。“我们始终守着‘初心做真茶’的信念,用地道食材和古法手艺留住老味道,这是传承非遗的本分。”她的分享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背后的坚守与责任。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彭敏的带领下走进传统制作工坊,实地观摩姜盐豆子芝麻茶的古法制作全过程。从生姜的品质筛选标准、豆子炒制时的火候掌控,到芝麻晾晒的时长与环境要求。每道工序的操作规范和技艺细节都清晰呈现。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摩中体会到非遗工艺“慢工出细活”的严谨与精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难度与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沉浸式体验环节,同学们从观摩者转变为实践者,亲手参与到茶品制作中。刮姜时讲究的节奏,配原料时严格遵循比例标准……大家在彭敏的耐心指导下,一步步完成关键工序,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古法手艺的精妙,也更深切地理解了“食材要真、手艺要实”的传承理念。

为让非遗茶香飘向更广阔的天地,实践团与企业联合开展直播推广实践。同学们将所学电商知识投身于实际行动,摇身一变成为‘非遗主播’,在镜头前细致展示茶品,讲述茶汤里的汨罗故事,实时与网友分享试喝感受。直播中,古法工艺的严谨、乡土风味的鲜活引发网友热烈互动,目前该茶品国内已远销新疆、海南等地,国外也已进入新西兰、澳洲市场,有效扩大了姜盐豆子芝麻茶的文化影响力。

这杯姜盐豆子芝麻茶,承载的不仅是味觉记忆,更是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这抹来自汨罗的茶香,正跨越地域的界限,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或许未来,当你端起一杯热气腾腾的姜盐豆子芝麻茶时,尝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段鲜活的非遗故事。

此次活动通过“电商+非遗”的模式,既让大学生深入了解非遗传承现状,更以年轻化传播方式为非遗赋能。湖南信息学院国际商学院“循寻觅汨”暑期社会实践团表示本次实践鼓励他们这批青年学子扎根乡土实践,让青春力量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让汨罗茶香跨越地域,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湖南信息学院三下乡:一杯“岳飞茶”的新旅城,探寻汨罗“非遗+电商”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