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潮湿的密林深处,数株通体洁白、形似仙草的植物悄然探出地面,它们并非传说中的仙草,而是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的国家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
2025年9月7日,湖北远安县花林寺镇太平村的村民在山林中意外发现数株通体雪白、形似“仙草”的奇特植物,随即向县林业局反馈。
经专业人员现场鉴定,该植物为国家近危级别珍稀植物水晶兰,这也是远安县首次记录到该物种
01 水晶兰现身,远安生态的活证
水晶兰的出现并非偶然。这种神秘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通常生长在幽暗潮湿、腐殖质丰富的森林中。
它的发现地远安县花林寺镇太平村,拥有适宜的海拔高度和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为水晶兰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
远安县林业局对热心村民的及时反馈表示感谢,并对发现地进行了初步记录和监测。此次水晶兰的发现,不仅增添了远安县的植物新记录,也进一步证明了当地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02 特性独特,植物界的“神秘异类”
水晶兰虽名“兰”,但并非兰花,而是杜鹃花科(或鹿蹄草科)水晶兰属的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
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全身洁白,没有叶绿素,不依赖光合作用生存,而是通过与特定真菌共生的方式获取养分。
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使其在植物界中显得尤为特殊和神秘,也被世人赋予“幽灵之花”、“梦兰花”、“冥界之花”等充满诗意的别称。
水晶兰的形态特征十分独特:茎直立,单一,不分枝,高10-30厘米,全株无叶绿素,白色,肉质,干后变黑褐色。花单一,顶生,先下垂,后直立,花冠筒状钟形,如精雕细琢的白玉。
03 生存之道,真菌共生的智慧结晶
水晶兰的生存方式极为特殊。它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是依靠腐烂的植物来获得养分。
其根系非常细小且缺少可以吸收营养的根毛,需要与某些真菌(如子囊菌和担子菌类)的菌丝结合,形成一种叫菌根的共生体。
在菌根中,真菌的菌丝负责吸收水分、无机盐和糖类供给水晶兰,水晶兰则为真菌提供有机酸等营养,二者互利共赢。
这种共生关系决定了水晶兰对原生环境的高度依赖。其种子微小如尘,无营养储备,若脱离特定真菌和腐殖质环境,便无法萌发。
04 分布广泛,却依然稀有难觅
水晶兰在中国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湖北、青海、江西、四川、西藏等地。
近年来,云南景东、湖北堵河源、福建清流等多个地区都报道发现了水晶兰种群。
尽管分布范围较广,但水晶兰在任一地区的个体数量都很少,实为稀有。例如2023年,湖南新宁崀山发现了迄今为止湖南最大规模的水晶兰群落。
而2022年在云南昌宁县发现的生长群落则超过了1000株。水晶兰大多生长在海拔800米至3200米的冷凉潮湿的针、阔叶混交林间。
05 近危 status,保护价值远超观赏
2013年,水晶兰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定为“国家近危级”(NT)。近危(NT)意味着它虽未沦为“受威胁物种”,但未来可能因栖息地破坏、人为采摘等因素滑向濒危。
水晶兰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之一,其存在反映了林下腐殖质层的健康状态,是评估森林生态完整性的重要指标。
水晶兰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根或全草入药,味甘,性平,有补虚止咳的功效,主治肺虚咳嗽。但其可能因灰烷毒素而有毒性,不能随意食用。
06 保护挑战,脆弱生态的敏感指标
水晶兰的生命周期并不长,从春天的萌芽到夏天的开花结果,只有几个月时间。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它每年仅40多天露出地表,其余300余天隐匿地下,这使得人们很难在野外见到它的踪迹。
由于水晶兰生命周期短、对环境敏感,野外种群数量易受干扰。在普通的人工环境中,水晶兰很难存活,因其根部完全寄生在其他植物的根上,需要特殊的菌体才能生存。
远安县林业局已经对水晶兰的发现地进行了初步记录和监测。
水晶兰的出现不仅为远安县增添了植物新记录,更是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最佳印证。随着保护措施的加强,这种通体洁白的“仙草”将继续在远安的山林间悄然绽放。
未来,远安县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本地资源的监测调查,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结构、质量和生态状况及其变化,为制定和调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通体雪白似“仙草”,远安山林惊现国家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