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完成2025年本科生招生录取工作,面向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五省(自治区)共招收50名优秀学子。同日,该校七大学院院长集体亮相,其学术背景与科研成就引发教育界高度关注。这所由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捐资百亿创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通过汇聚顶尖学者、构建跨学科平台,正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路径。
顶尖学者领衔:七大学院院长阵容揭晓
福耀科技大学此次公布的院长团队均来自国内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涵盖工程、材料、计算机、管理、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
- 智造与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沈卫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曾任加拿大国家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
- 运载与智慧交通学院院长邱毅:国家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前教授,专注车辆动力学与振动噪声控制,其团队研发的汽车NVH技术已应用于多家国产车企。
- 计算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罗军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东南大学前计算机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研究,主导多项国家级网络安全项目。
- 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院长蒋建中:国家级领军人才,浙江大学前材料系教授,在金属玻璃、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徐飞:文科资深教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战略管理领域权威专家,兼任福耀科技大学副校长。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谢维:国家级领军人才,东南大学前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聚焦突触发育与认知疾病机制研究。
- 文理学院院长朱佐农:上海交通大学前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可积系统理论与应用领域专家。
招生首年:严控规模,聚焦质量
福耀科技大学首年招生仅50人,五省最低投档线为616分,其中河南省最高分达683分(位次857),福建省最高分657分(位次1107)。学校采用“本硕博8年制贯通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学段壁垒,从本科生阶段即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校长王树国在录取通知书上亲笔签名,并寄语首批学生:“你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新大学形态的创业者、新时代的开拓者。”
王树国曾执掌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此次“零薪酬”出任福耀科技大学校长,旨在践行“创办引领未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理想。他表示,学校将摒弃“批量生产”模式,以兴趣为导向构建弹性课程体系,并强调“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
对标国际: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新范式
福耀科技大学的创办目标直指“中国版斯坦福”,其背后是曹德旺对“教育公益化”的坚持。学校由河仁慈善基金会举办,首年预算8亿元,生均投入达1600万元,远超国内普通高校水平。这种“高起点、小而精”的定位,旨在通过顶尖师资与资源集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从院长团队构成看,学校已初步构建起跨学科研究平台:沈卫明的智能制造与罗军舟的未来网络研究可协同攻关工业互联网技术;蒋建中的新材料研发与邱毅的智慧交通研究可推动智能汽车产业链创新;徐飞的管理学背景则为产学研成果转化提供战略支持。这种布局与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形成呼应。
挑战与展望:新型大学能否突围?
尽管福耀科技大学汇聚了顶尖资源,但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年招生规模过小可能导致学术生态单一;跨学科融合需突破传统院系壁垒;如何平衡企业捐赠与学术独立性亦是长期课题。对此,王树国回应称:“历史给予的机遇在于,中国需要一所真正面向未来的大学。我们不计得失,只为探索一条新路。”
随着首批学生入学,福耀科技大学的“实验”正式开启。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能否在中国高等教育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或许将取决于其能否真正实现“科研与产业同频、学术与创业共生”的愿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福耀科技大学多位院长亮相:顶尖学者领衔,新型研究型大学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