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哈马斯提出停火要求并承诺撤离:巴以冲突迎来“关键转折点”?

近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及国际调解方递交书面停火提案,首次明确承诺“在停火协议生效后,将分阶段从加沙地带人口密集区撤离武装人员”,并要求以色列同步释放被扣押巴勒斯坦人员、开放加沙人道主义通道。这一表态被视为自2023年10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哈马斯释放的最强停火信号。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部分国家呼吁“抓住和平窗口”,而以色列则强调需“验证哈马斯行动诚意”。

停火提案核心:撤离与交换的“对等承诺”

据埃及《金字塔报》披露的提案细节,哈马斯提出的停火框架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45天):双方全面停火,以色列停止对加沙的空袭和地面进攻;哈马斯释放其扣押的约120名以色列人质中的30名(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同时撤离加沙城核心区域的武装人员;以色列开放拉法口岸,允许每天600辆载有人道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
  2. 第二阶段(3个月):哈马斯释放剩余人质,并承诺“永久停止对以色列境内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逐步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允许重建物资和医疗设备自由进出;国际社会组建监督团进驻加沙-以色列边境。
  3. 第三阶段(长期):以“两国方案”为基础启动永久和平谈判,哈马斯承诺将武装力量转型为“受国际监督的民兵组织”。

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声明中强调:“我们提出的是一份‘拯救生命的路线图’,而非妥协投降。撤离是为了保护平民,但抵抗以色列占领的斗争不会停止。”

以色列回应:警惕“战术性撤退”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随即发表声明,称哈马斯的提案“包含积极信号,但缺乏可验证的行动承诺”。以方核心关切有两点:

  • 撤离真实性:以军情报显示,哈马斯过去曾通过“地道转移”伪装撤离,随后发动突袭。国防部长加兰特要求:“撤离必须接受国际观察员实时监控,包括对地下隧道的核查。”
  • 人质交换比例:以方坚持“1:100”的交换条件(即释放1名以色列人质换取100名巴勒斯坦囚犯),而哈马斯提案未明确具体比例,仅称“将根据人质健康状况和国际法协商”。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则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并透露美国正与卡塔尔、埃及等调解方“密集磋商”,推动协议尽快落地。

国际社会:和平机遇与现实挑战并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哈马斯提案为“冲突降级的重要一步”,但警告“任何协议都需解决根本矛盾——以色列的占领与巴勒斯坦的建国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一切有利于缓解人道危机的努力”,并呼吁“国际社会公平公正调停”。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协议落地面临三大障碍:

  1. 内部分歧:以色列极右翼政党威胁“若释放恐怖分子将推翻政府”;哈马斯内部强硬派质疑“撤离等于放弃抵抗”。
  2. 执行监督:加沙地带长期处于以色列军事控制下,国际观察员能否自由行动存疑。
  3. 外部干预:伊朗支持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已表态“拒绝任何停火”,可能发动袭击破坏协议。

结语:哈马斯的撤离承诺与以色列的谨慎回应,为持续半年的巴以冲突撕开一道和平裂缝。但历史经验表明,从“纸上协议”到“地面和平”仍需跨越信任鸿沟。当加沙的废墟下埋着超过2.3万条生命,当联合国预测“2024年加沙将面临全面饥荒”,这一次,国际社会能否推动双方迈出“以行动验证承诺”的关键一步?答案或许将决定中东能否走出“冲突-停火-再冲突”的恶性循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哈马斯提出停火要求并承诺撤离:巴以冲突迎来“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