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夺岛利器再升级!中国两栖攻击舰“进化”亮剑,远海作战能力跃升新维度

近日,中国海军新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与“广西舰”在南海某海域展开高强度联合演练,无人机群起降、气垫登陆艇突击、直升机垂直登陆等科目轮番上演。外媒聚焦称,中国两栖攻击舰通过技术迭代与战术创新,已形成“立体夺控、快速投送、全域到达”作战能力,成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战略铁拳”。

从“平面登陆”到“立体夺控”:技术跨越重塑作战模式

两栖攻击舰被誉为“现代战争中的‘闪电战’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传统平面登陆的时空限制,通过“空中+海上+陆地”多维投送实现“突然性占领”。中国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进化”集中体现在三大领域:

  1. 垂直起降能力跃升
    “海南舰”可搭载30余架直-8C、直-20等舰载直升机,形成“直升机突击群”。演练中,多架直升机同步起飞,在5分钟内将一个加强连投送至50公里外的滩头阵地,较传统登陆艇提速4倍。军事专家指出,这种“垂直登陆”模式可绕过敌方预设防线,直接打击指挥中枢或关键节点。

  2. 无人装备深度融合
    此次演练首次公开了“攻击-11”无人机从两栖攻击舰甲板起降的画面。该无人机具备隐身性能与精确打击能力,可执行侦察、电子战甚至对地攻击任务。此外,无人艇、无人车组成的“无人集群”也参与了两栖作战模拟,标志着中国两栖舰队向“智能化战争”迈出关键一步。

  3. 两栖装备“超视距投送”
    “广西舰”搭载的726型气垫登陆艇实现“批量快速装载”,单艘可运载1辆主战坦克或3辆步兵战车,并以60节高速冲滩。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野马”级新型气垫登陆艇已列装,其载重能力提升50%,可搭载更多重型装备,实现“由海向陆”的无缝衔接。

战略价值凸显: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权”

中国两栖攻击舰的进化,与国家海洋战略需求深度契合。在南海方向,其可快速响应岛礁争端,通过立体投送控制关键节点;在台海方向,两栖舰队与航母战斗群、火箭军形成“远中近”三层火力网,构建“拒止/介入”体系;在印度洋方向,两栖攻击舰可作为海上基地,为护航编队、海外利益保护提供支撑。

外媒分析称,中国两栖攻击舰的“进化”速度超出预期。美国《海军新闻》网站评论:“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作战能力已接近美国‘黄蜂级’,而正在建造的076型可能搭载电磁弹射器,进一步缩小与美国‘美国级’的差距。”

行业启示:体系化建设铸就“海上利刃”

中国两栖攻击舰的突破,是海军装备“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缩影。从舰载直升机国产化率超90%,到无人机与有人装备的协同作战;从气垫登陆艇的自主研制,到两栖装甲车辆的跨海投送能力提升,每一环节都凝聚着中国军工的自主创新。

正如海军专家所言:“两栖攻击舰不是‘孤舰’,而是‘体系节点’。它需要与航母、驱逐舰、潜艇形成作战集群,更需要与卫星、数据链、人工智能融合,才能真正成为‘夺岛利器’。”

结语:从“万山群岛战役”中的木帆船,到如今驰骋远海的钢铁巨舰,中国两栖作战力量的发展史,是一部从“近岸防御”到“远海护权”的奋斗史。当新型两栖攻击舰划破南海波涛,它们不仅承载着维护国家主权的使命,更向世界宣告:中国海军已具备在全球热点地区“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的硬实力。这,正是大国崛起的底气所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夺岛利器再升级!中国两栖攻击舰“进化”亮剑,远海作战能力跃升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