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中北大学“晋渝铸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以“循烽火印记,传太行精神”为主题,开启红色实践第一站。团队循着校史脉络与抗战足迹,通过线上研学、实地探访、史料考证等方式,深入解码太行精神的历史内核,为跨地域红色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诞生于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兵工第一校”,中北大学与太行精神有着深厚渊源。实践团首站走进校史馆,在泛黄的史料与影像中回溯校史: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创办太行工业学校(中北大学前身),师生以山洞为课堂、炮弹壳为教具,在战火中坚守“为前线造枪炮”的初心。兵工泰斗刘鼎推动武器装备革新、培养兵工人才的事迹,让成员们深刻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如何融入校魂。

为深化认知,实践团创新采用“线上观学+线下研学”模式深耕百团大战历史。线上阶段,团队集中学习纪念馆馆藏史料视频、纪实影像,梳理战役三阶段关键节点,重点研读“白刃格斗英雄连”磨河滩车站鏖战、范子侠旅长坡头战斗牺牲等英雄事迹。“视频里战士冻裂的手指扣动扳机的细节,让‘不畏强暴、血战到底’有了具象感知。”成员邢砚博在观后研讨中说道。

线下实地研学中,实践团赴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馆,将线上所学与实物史料深度对照。在大型战役沙盘前,成员们结合模拟场景复盘战术部署,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文史资料区,细阅战役文献与英雄记载,让“白刃格斗”“范子侠殉国”等故事与实物展品形成立体认知。成员郑思萱驻足良久:“80多年前的血肉丰碑,至今仍在照耀前行之路,太行精神从不是抽象口号,而是战士们的决绝行动。”

实践过程中,团队以史料为蓝本,拍摄制作百团大战历史讲述视频,用镜头记录精神传承轨迹。“从校史馆到纪念馆,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指导教师郝诗韵表示,实践团通过“学—研—传”闭环,让太行精神从历史文本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


据悉,此次太行实践是“晋渝铸魂”系列活动的起点,团队将带着研学成果赴重庆开展红色交流,推动太行精神与红岩精神跨地域共鸣。实践团成员李金桃说:“读懂太行的厚重,才能更好地让红色基因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扎根。”从校史溯源到战地研学,中北学子以严谨实践解码精神密码,让太行烽火淬炼的不朽之魂,在青春传承中焕发时代生机。
作者:中北大学“晋渝铸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中北大学“晋渝铸魂”实践团开启太行红旅深耕红色精神根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