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青春燃经世薪火,以史为鉴知兴替: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经世赤心”实践团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经世赤心”实践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开展了实地考察与调研活动。通过参观记录抗日战争以及南京大屠杀史实,实践团成员将爱国精神化为内在驱动力,指引新时代青年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铭记历史伤痛、捍卫和平正义为神圣使命,以让历史记忆"永存"为核心目标,深度挖掘史料背后的真相,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口述史采集等方式,系统呈现那段惨痛历史的全貌。纪念馆充分发挥历史见证的教育功能,通过开展"和平讲坛""遇难者名录墙"等特色项目,为公众提供沉浸式、多维度的历史认知与和平教育。馆内由历史陈列馆、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纪念馆、史料档案中心组成,作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它承载着民族最深重的伤痛,也镌刻着人类对和平的永恒追求。

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抗战时期日本法西斯的累累暴行映入眼帘。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馆内肃穆的氛围与详实的史料将我们带回那段至暗岁。讲解员以沉痛而坚定的语调,为我们讲述了无辜同胞的血泪遭遇与侵略者的暴行,实践团成员无不屏息凝神,胸中激荡着悲愤与哀思。凝视今日神州大地的和平繁荣,我们更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分量: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愈发坚韧不屈。斑驳的证物、冰冷的数字、幸存者目光中的坚韧,无不昭示着民族记忆不可磨灭。泱泱华夏正是历经如此深重苦难,方知和平之珍贵,并在痛定思痛后,于废墟之上砥砺重生。我们当以史为鉴,将这份沉痛的记忆化为捍卫和平的永恒信念,以青春之志守护来之不易的盛世安康,让历史的警钟长鸣,让和平与正义之火永续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供图:魏凯

实践团成员在馆内对参观的游客进行了采访,通过与这些游客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都是慕名而来:有的是对那段历史感兴趣,有的是想要纪念无辜的同胞并学习相关的知识。他们认真而严肃的回答让实践团成员收获颇多,也正是我们此次实践最好的诠释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纪念馆文物 供图:魏凯

回望八十余年前,当日寇铁蹄踏碎山河,当南京城的血泪浸透史册,一代青年肩负救亡图存之责,以铭记之名奋勇向前。历史烽火将青春淬炼成钢,唯血脉中不屈的热血依然奔涌。这是苦难赋予我们的烙印,更是今人不可忘却的担当。此番追思令我们领悟:知晓历史易,但以“铭记”之重守护真相、以“奋发”之志开创未来者尤为可贵。择复兴之路坚定前行,纵有万难,若怀抱矢志不渝的信念,便无惧风浪,永不迷航。时光流转,先辈的壮怀犹在,当代青年更当勇立潮头,高擎那穿越烽火的炬火——让三十万同胞的殇痛化为警世的灯塔,让民族的悲怆凝聚为前行的磅礴伟力。以青年之热血,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以青年之奋斗,筑牢民族复兴的根基。沉重的历史,不是终点,而是我们铭记初心、奋发向上的永恒起点。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调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又前往南京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仔细阅读相关资料,成员们向参观者介绍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通过这一过程,实践团成员感悟到当今中国社会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烽火忆昔,铭记忠烈志;见贤思齐,传承铁血魂;浩气长存,赓续薪火传。在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青年人唯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作为,才能不负时代与历史的使命,让伟大的抗日精神薪火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完成参观学习采访 供图:魏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青春燃经世薪火,以史为鉴知兴替: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经世赤心”实践团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