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科学护航成长路,创新点亮少年时

为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夯实科学教育普及基础,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重要部署,2025年85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智趣润童心,科普育英才”实践队走进济宁市科技馆,开展“科学护航成长”主题实践活动,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一场集趣味体验与知识普及于一体的科技之旅,旨在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融入生动体验当中,帮助当地青少年亲近科学、爱上科学,为他们播下探索未知的种子。

亲身体验,动手动脑启思考

活动筹备阶段,实践队员提前研读展品说明、反复演练实验流程,自费购置了放大镜、棱镜等教具,确保能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互动体验,让儿童能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实践队员为来馆儿童讲解“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听他们分享“原来白天黑夜是这样来的”,从直白的表达中感受他们对科学原理的初步认知;教儿童动手操作“简易指南针”,看他们专注地调整指针方向并兴奋地报告“它真的指向南边了”,在亲身体验中观察到他们对科学实践的浓厚兴趣。这些来自儿童的即时反馈,既展现出他们吸收科学知识的积极状态,也明确了科普宣讲的重点——要让科学内容,既有“基础原理”,又有“动手空间”。

观察学习,互动探索求真知

实践队员引导儿童聚焦“种子发芽实验”,先让他们对比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种子的形态差异,从细微的变化中学会捕捉关键信息——这种有目的的观察,正是培养科学思维的起点,让儿童明白认知世界需从精准捕捉细节开始。随后组织分组讨论“如何让种子长得更好”,实践队员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结合观察结果提出假设,再通过调整实验条件验证想法。

为进一步帮助儿童巩固科学知识,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实践队员组织进行了科普答题活动。实践队员逐题宣读题目,并且给同学们留出时间思考作答,并适当进行简单的提示或回顾相关知识点。答题结束后,实践队员公布正确答案,并结合实例说明相关的科学原理。整个过程兼顾互动性与知识性。在这样的互动中,儿童逐步掌握了“观察—提问—验证”的认知方法。这种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求知能力,远比单纯记住知识点更具长远价值,真正让科学探索的种子在心中扎根。

培育未来,趣味科普润童心

实践队员精心准备了多个趣味科学实验进行演示讲解,他们通过直观的现象展示和生动的语言,向儿童和青少年观众阐释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实践队员开展了“彩虹雨”实验。他们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倒入半杯食用油,接着慢慢注入清水,让油和水形成明显的分层。随后用滴管吸取不同颜色的色素滴入杯中。没过多久,彩色的液滴像雨滴一样穿过油层,在水面绽放开来,渐渐晕染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雨”,奇妙的画面让孩子们惊叹不已。趣味科普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氛围中接触科学、理解科学。当科学以趣味形式融入童年,儿童会更愿意主动探索、追问答案,这种自发的探索欲是未来深入学习科学知识、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

在参与趣味科普的过程中,儿童能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些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具勇气和韧性。从长远来看,童年时期对科学的亲近感,会影响他们未来对职业的选择、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让科学的种子在童年时光里自然生长,为他们未来探索更广阔的科学领域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潜在力量。(作者:高毅 王梓晗 张育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科学护航成长路,创新点亮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