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调查】曾几何时,方便面是加班族、学生党、旅途人的“救命粮食”,火车站、深夜办公室、大学宿舍里总飘荡着它的香气。然而,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中国方便面年销量从462亿包骤降至422亿包,累计减少40亿包,相当于平均每天少卖110万包。这一数据背后,是方便面行业从“黄金时代”跌落的残酷现实。
方便面失宠:被外卖、速食新物种“围剿”
方便面销量下滑的直接推手,是外卖平台的崛起与速食赛道的爆发。
2013年,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平台开启“补贴大战”,一份原价20元的外卖,用户可能仅需支付10元,甚至“满15减10”的优惠让方便面瞬间失去价格优势。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达5.4亿,人均年消费外卖58次,而方便面的核心消费场景(一人食、应急餐)正被外卖全面替代。
与此同时,速食新物种正以“健康+便捷”双标签抢夺市场。自热火锅、预制菜、冻干速食等产品凭借“3分钟搞定一顿饭”“零添加防腐剂”等卖点,精准狙击方便面“不健康”“口味单一”的痛点。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自热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7%,而传统方便面销售额仅增长3%。
消费升级下的“口味叛变”:年轻人要美味更要健康
方便面失宠的深层原因,是消费代际的更迭与健康意识的觉醒。
“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后,对食品的需求从“填饱肚子”升级为“满足情绪价值”。方便面长期被贴上“高油盐”“添加剂多”的标签,与年轻人追求的“低卡”“轻食”理念背道而驰。营养师李薇指出:“一包普通方便面含钠量超过成人每日推荐量的60%,长期食用可能增加高血压风险。”
此外,方便面的“社交属性”也在消退。过去,泡面是宿舍夜谈、火车旅行的“氛围担当”,但如今,年轻人更倾向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精致一人食”“健康轻食”等内容,方便面的“廉价感”使其逐渐被排除在生活仪式感之外。
行业自救:高端化、健康化能否力挽狂澜?
面对危机,方便面企业纷纷开启转型之路。
一方面,头部品牌推出高端线产品。康师傅推出“Express速达面馆”系列,单价超15元,主打“大块肉”“真实蔬菜”;统一推出“汤达人”极味馆,强调“高汤熬制”。数据显示,2023年高端方便面市场规模达120亿元,同比增长18%,但仅占整体市场的8%,难以弥补基础款销量的下滑。
另一方面,企业试图撕掉“不健康”标签。白象推出“0添加防腐剂”“植物基蛋白面”,今麦郎力推“非油炸蒸煮面”,但消费者调研显示,仅32%的受访者认为“健康化方便面”能替代传统产品,转型效果仍待观察。
【记者观察】方便面的兴衰史,本质是一部中国消费升级的微观史诗。从“吃饱”到“吃好”,从“性价比”到“心价比”,消费者的选择永远指向更优质的生活。方便面若想重返巅峰,或许需要跳出“面饼+调料包”的固有框架,在健康化、场景化、社交化上寻找新突破——毕竟,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渴望更美好的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3年少卖40亿包!方便面为何从“国民美食”沦为“时代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