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太行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太行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革命精神。2025年暑期,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太行薪火·邢传力行”实践团来到了革命先辈曾经走过的路,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英谈古寨,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红色文化研学、乡村振兴调研、非遗创新实践等方式,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助力古寨发展,用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行动传承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红色文化研学与革命历史教育
英谈古寨,这座被誉为“江北第一古寨”的村落,作为太行山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染着革命先烈的热血,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不仅是保存完好的北方石寨建筑群,更是革命历史的见证。
抵达古寨后,团队成员在村支书的讲解下了解到了英谈村的历史,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汝霖堂(八路军总部旧址)、冀南银行旧址以及邓小平旧居、刘伯承旧居等,这些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共同构筑了一条生动的革命历史教育长廊。斑驳的作战地图上依稀可见当年的战略部署,简陋的生活用品无声诉说着艰苦岁月,泛黄的历史照片定格了永恒的革命瞬间。同时通过这场沉浸式的现场教学,队员们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和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思想得到深刻洗礼。

(图为八路军总部旧址内场馆陈列 分别为:会议室、电报室、邓小平宿办室)
通过走访村中长者,团队收集了“军民合力保卫银行印钞设备”“邓小平帮村民修房顶”等鲜活故事,在每晚的工作总结探讨会上,进行汇报整理,为古寨留下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

(图内容依次为:村支书为队员介绍村史、队员在村内走访询问、每日会议总结)
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如何让古村落“活”起来?实践团结合专业优势,探索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并且深入学习其保护模式,与英谈村村委会探讨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
走访发现,当地匠人运用传统榫卯技艺修缮房屋,并自发组建古建筑保护队,定期维护老屋和革命遗址,守护红色记忆。
非遗焕新:队员向村中老人学习玉米皮编织技艺,用自己的双手为“玉米皮”赋予二次生命,亲身体验"物尽其用"的农耕智慧,通过创新设计让传统非遗焕发新生。
结合当地特色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特色景区,收集讲解资料,进行了视频以及音频的录制讲解,通过后续的完善会将讲解插入特定的二维码中。

本次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太行薪火·邢传力行”实践团通过实践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价值与党和国家紧密相连,坚决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厚植家国情怀,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提升自我,在志愿服务中磨炼意志,成长成才。

(作者:郝金金、赵新源、冯超、刘韩嫣、教笑珂、刘泽凯、李佳明、张嘉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踏寻先辈足迹,熔铸青春信仰——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青年“三下乡”实践走进太行山里的革命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