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至23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推普助振兴・法治护乡村”实践团联合万州青少年宫,组织6-14岁儿童在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开展“普语牵情述移民峡魂励志弘精神”主题活动。通过研学预习、普通话课堂、实地讲解等环节,让孩子们在移民故事中感受语言力量,在实践体验中筑牢推普意识。
7月22日上午,实践团启动“青春筑梦峡江畔——推普助振兴实践研学行”。团队成员提前探访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在专业讲解员指导下熟悉馆藏文物背后的移民故事,重点打磨普通话讲解词,为次日带教儿童做好充分准备。纪念馆内“三峡移民精神墙”“迁徙之路实景展”等展区,成为实践团提炼推普教育素材的核心载体。

7月22日下午,“语润峡江・童声传情——普通话学习分享会”在纪念馆多功能厅举行。实践团以“国策、榜样、行动”为主线设计三节课程:在“国策暖心间”环节,通过动画短片演示普通话如何成为三峡移民跨省安置中的沟通桥梁,让孩子们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榜样在身边”环节邀请移民后代学生分享“用普通话讲述家族迁徙史”的经历,激发学习动力;“我是小使者”互动中,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用普通话朗读移民家书,32名儿童完成“推普承诺卡”书写。

7月23日,“童声伴峡忆——小小访客听移民故事‘普语课堂’活动走进纪念馆。实践团选拔的四名讲解员,用标准普通话为孩子们生动讲述“万人送别移民船队”“移民干部带病工作”等展品背后的故事。在“故土难离”展区,讲解员结合实物展品讲解移民如何通过普通话学习适应新家园,孩子们认真记录要点并踊跃提问。活动结束时,儿童们用普通话集体朗诵《离别情》,童声与展馆里的老照片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三峡移民精神是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开拓开放的创新精神。本次活动将三峡移民精神传承与推普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听故事、学表达、传精神“的闭环设计,让孩子们既掌握语言工具,又汲取精神养分。下一步团队将整理活动素材,形成适合乡村儿童的推普教学包。万州青少年宫负责人王老师对活动给予肯定:“2天活动让孩子们不仅普通话表达更自信,更理解了‘国家通用语言助力美好生活’的深刻内涵。”

此次“普语牵情述移民峡魂励志弘精神”活动圆满落幕。实践团以研学、课堂、讲解多形式,让儿童在移民故事中感受普通话的力量。从国策认知到实践表达,孩子们既提升了语言能力,又传承了峡江精神。活动为乡村推普与文化传承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助力语言之美浸润成长之路。
作者:漆仲亮、周诣、邓佳鑫 通讯员:杨斯晗 供图:张雨航、李昕、梁瑾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普语牵情述移民·峡魂励志弘精神——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推普助振兴・法治护乡村”实践团开展纪念馆研学与推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