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青春力量浸润醒狮村,调研走访暖乡情——佛山大学青穗光耘实践队深入醒狮村开展调研活动

78日,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却挡不住佛山大学青穗光耘实践队队员们脚步。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 A、B 两组队员分头行动,深入河源市连平县醒狮村的家家户户,围绕村庄养老现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项内容展开细致调研,他们穿梭于乡间小路,走访村中青壮年与老年人,用真诚与热情架起与村民沟通的桥梁,为独居空巢的老人们送去夏日里的暖心问候,在走访中感受乡土温情,收集真实民意。

为确保本次调研能够全面捕捉当地实际情况,实践队在前期做了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了两套各具针对性的调研问卷。其中,A 组依托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提供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专门面向老年群体开展调研,旨在系统收集老年群体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真实需求与现实困境;B 组问卷则由队员们结合当地独特的生产生活特点自主编制并精简优化而成,受访对象同时涵盖青壮年与老年群体,重点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潜力、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公共基础服务的供给水平等关键领域展开调查,力求从多元视角立体呈现当地发展全貌。

起初,队员们因方言差异面临沟通障碍,只能依靠村干部逐句翻译。但他们耐心倾听老人的话语,观察老人的生活环境,逐渐摸索出与老人交流的节奏——放慢语速、配合肢体动作、从家常琐事切入话题。很快,队员们便能独立与老人沟通,甚至能听懂一些常用的方言词汇。A组队员经调研发现,老人们的健康状况总体较好,部分患慢性病但生活皆能够自理;老年用品多由子女购置,智慧健康产品使用少;此外,老人们普遍倾向居家养老,依靠子女赡养与社会支持,抵触机构养老;村“两委”、网格员等则会定期探访高龄老人,检查居住环境安全,了解生活困难。值得关注的是,帮子女照看孙辈是多数低龄老人的日常,带娃、做饭、接送上学构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代际互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照料压力,也成为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

村干部为队员们翻译客家方言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B 组队员踏着乡间小路走进村民家中,与他们展开深入交流,围绕村庄的产业发展、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等情况进行细致询问,倾听村民心声。村民们介绍,青壮年多靠外出务工增收,留村村民则依靠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和养殖少量禽畜维持生计,部分家庭还能获得政府补贴,劳动力短缺是制约村庄发展的普遍难题;村内设立的垃圾集中处理点,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让村民们对近年来的环境变化赞誉有加;公共服务方面,村卫生站能满足基本就医需求,村里的文化活动场所时常有村民聚集,邻里间关系和睦。谈及传统文化,村民们向实践队成员介绍,醒狮村上世纪的舞狮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然而由于缺少传承人,这项传统文化现已失传,村民们都殷切希望这项特色传统文化能够重新得到传承。

实践队成员与当地村民展开访谈交流

调研途中,村民们的热情让队员们倍感温暖。每当队员们走进一户人家,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热情招呼,以茶相待,招呼着让大家坐下歇脚。这份质朴的热情,让调研不仅收获了详实的信息,更盛满了沉甸甸的乡情。

实践队成员与当地村民合影留念

队员们不仅记录了问卷数据和访谈要点,更感受到了这份依偎在大自然怀抱中的宁静与归属感。当夕阳西下,蝉鸣在暮色中渐显清晰,队员们与村民们挥手告别。掌心残留的握手的余温、乡民们反复叮咛的 “路上小心”,让这份夏日调研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情感重量。

调研途中醒狮村的景色

此次醒狮村调研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掌握了村庄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的淳朴民风与浓浓乡情。那些老人们敞开心扉的倾诉、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声、村民们热情好客的身影,都成为调研中最珍贵的收获。未来,实践队将基于此次调研成果,为醒狮村的发展与进步贡献青春智慧,让这份满载乡情的调研数据真正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动力。

(作者:佛山大学 青穗光耘实践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青春力量浸润醒狮村,调研走访暖乡情——佛山大学青穗光耘实践队深入醒狮村开展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