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南审志愿宣讲团进社区:让“两弹一星”精神在社区扎根生长

“小皮球,架脚踢(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熟悉童谣声中,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文济逐光,星弹逐梦”宣讲团的暑期实践活动正式开启。作为“2025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1500支队伍之一,该宣讲团以法学专业为特色,将“两弹一星”精神与科技法治化理念深度融合,走进连云港、泰州多地社区与政府机关,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播撒爱国奉献与法治护航的种子。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社区孩子合影

以故事为桥,筑牢家国情怀根基:

宣讲团泰州、连云港小分队分别走进泰和社区、跃进社区,以“两弹一星”研制历程为主线,串联起戈壁滩上的艰苦攻关史与科研工作者的奉献故事。志愿者们生动讲述王淦昌、郭永怀院士隐姓埋名十余载的事迹,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为国拼了”的坚定信念;同时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知识,阐释保密工作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互动问答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两弹一星”的里程碑意义,更在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深刻体会到爱国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核。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跃进社区为社区孩子讲述我国核工业发展历程

用光影赋能,点亮科技强国认知:

为让抽象的科技与法治知识更易理解,宣讲团通过“宣讲+观影”的形式,搭建起大众与科技强国的认知桥梁。泰州小分队在海陵区九龙镇社区开展“探秘核电站”活动,从核的起源讲到核电站结构,结合《核安全法》“安全第一”原则,展现法律对核电安全的保障;活动后捐赠核知识书籍至社区图书室,为孩子们留下持续学习的资源。连云港小分队在黄海社区以童趣语言解读“碳中和”,通过科普短片与纪实影像,呈现科研人员、环保先锋推动“双碳”事业的努力,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条文。光影交织间,“两弹一星”精神与“四个一切”精神更具象,大众对科技强国的向往与认同也随之升温。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孩子们一同观影

借实践互动,深化精神与法治共鸣:

宣讲团创新设计模拟法庭与知识竞赛活动,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精神与法治的深层联结。模拟法庭以“两弹一星”研发中的科研保密、成果归属等法律冲突为蓝本,邀请群众还原庭审现场,激烈辩论与严谨审判的过程,既展现了法治对科研创新的保障作用,也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人心。知识竞赛环节中,泰州小分队冒暴雨在海陵区美好社区讲解“生活中的核辐射”,连云港小分队以“核能发电”主题相声开场科普核能知识,竞赛题目兼顾“两弹一星”历史与《核安全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要点,将严肃学习转化为趣味比拼,让科技与法律知识在“速度与激情”中扎根。

图为宣讲团成员为知识竞赛优胜同学颁奖

靠长效设计,推动精神入脑入心:

为平衡宣讲的“深度、广度、质量”,宣讲团在文化社区·丽景微社区党群服务站暑托班开展为期三天的系列宣讲,并配套“集章活动”。围绕“两弹一星”历史、科研精神、法律常识设题,孩子们在“闯关集章”中梳理“两弹一星”成就脉络,深化对“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的理解。同时,活动为社区居民搭建交流平台,邻里在协作答题中增进感情,让红色基因与法治理念不仅走进孩子心中,更融入社区生活,实现精神传承的长效化与生活化。

图为集章活动现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两弹一星”精神是跨越时代的精神火炬。此次宣讲活动,不仅让群众铭记先辈奋斗历程,更将家国情怀与钻研精神转化为当下的底气与动力。未来,这份精神将继续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激励更多人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作者:伏思维 王童童

图片作者:“文济逐光,星弹逐梦”宣讲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南审志愿宣讲团进社区:让“两弹一星”精神在社区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