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供需失衡格局难以扭转,猪价在震荡中连创新低,养殖端面临“薄利”甚至亏损困境。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第一周全国生猪价格为15.47元/公斤,自2024年8月份第三周达到阶段性高点20.92元/公斤后开始回落,累计下跌幅度达26.1%。
9月初,国内生猪市场曾迎来短暂回暖信号,但上涨仅维持两日便调头向下,迎来一轮急速下跌。
01 全国猪价持续探底
截至2025年9月9日,全国外三元标猪报价已跌至13.62元/公斤左右,创下年度新低。
从地区分布看,华南海南地区猪价最高,为8.1-8.2元/公斤;东北黑龙江地区最低,仅为6.2-6.5元/公斤。
全国大部分省份猪价均呈现下跌趋势,其中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猪价已跌至6.0-6.7元/公斤区间。
02 供需失衡是主因
供应过剩是当前猪价下跌的主要推手。9月份样本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增加至1332万头,环比增幅1.3%,日均增幅达4.77%。
从产能角度看,自2024年6月开始,全国新生仔猪数量持续增长,9月份以后生猪供应量持续快速增加。
今年1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达3816万头,同比增长2.4%。消费需求方面,春节后至三四月份是传统消费淡季,而当前供给量依然呈现高位。
03 养殖盈利大幅下滑
尽管猪价持续下跌,但当前生猪养殖仍有一定利润。今年2月份,国内生猪养殖场每出栏一头标准体重生猪平均盈利100元左右,3月份下降到50元左右。
盈利空间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饲料价格大幅回落。3月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连续合约收报2305点,比2022年4月最高点下跌了24.3%。
豆粕同样跌幅巨大,相较于2023年8月最高点下跌了36.5%。全行业生猪养殖效率也有所提升,目前每头能繁母猪提供的有效仔猪数比一年前增加0.5-1头。
04 仔猪市场同样受挫
除商品猪价格急转直下外,仔猪市场同样遭遇重挫。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8月第4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已跌至32.68元/公斤。
环比下降1.7%,同比跌幅扩大至25.7%,目前已连续下跌16周。市场数据还显示,7公斤仔猪在部分区域甚至跌破200元/头。
仔猪价格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猪产能处于高位,迟迟未能有效去化,外购仔猪育肥意味着确定性的亏损,养殖户补栏意愿急剧降低。
05 进口影响较为有限
近期,我国决定对来自美国、加拿大的猪肉和饲料增加关税,但业内专家认为这对市场影响很小。
2024年我国进口猪肉共107万吨,其中自美国进口7.31万吨,同比下降40.3%,只占进口总量的6.8%。
玉米、豆粕进口可由南美等其他主产地替代,关税调整对国内饲料价格影响有限。从自美国进口猪肉到岸价12.2元/公斤看,加征关税后成本将明显高于其他来源国。
06 行业寻求降本增效
面对猪价持续下行,生猪养殖企业正通过多种方式降本增效。龙头企业牧原集团持续加大生猪育种、疾病防控、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等方面的投入,以巩固提升盈利水平。
优质猪企凭借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牧原股份凭借独特的自繁自养模式,计划在2025年阶段性达到12元/公斤的成本目标。
温氏股份也不断提升母猪生产指标和性能,优化种猪体系,2025年1月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保持在6.4-6.5元/斤的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07 后市展望与预测
从上半年来看,当前无论中大猪存栏还是新生仔猪数量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生猪供给充足,而消费需求总体处于低位,猪价将以弱势震荡为主。
下半年,随着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增长,猪价有望温和反弹,但反弹幅度和持续时间将明显不及上年同期。
双节在即,下旬屠宰场存在集中备货需求,市场仍有惜售压栏的预期,猪价进一步下降缺乏空间,市场存在筑底的局面。
生猪市场购销基本面偏空,短期内猪价仍面临下行压力。
消费跟进不佳,生猪育肥成本上升,导致肥猪价格上涨乏力。尽管进入8月份立秋节气到来,但需求增量不明显,国内样本屠企开工率在27.2%左右。
能繁母猪存栏量依旧高于正常水平,市场供给持续过剩的基本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猪价下跌“势如破竹”,行业承压前行!附9月9日全国猪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