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车主激赞“理想救我一命”引热议:高管回应还原惊险时刻,智能驾驶安全边界再成焦点

2024年115日,一位理想汽车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称其驾驶理想L9在高速途中遭遇前车急刹,车辆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及时介入,避免了一场可能致命的追尾事故。该车主激动表示:“是理想救了我一命!”事件迅速引发热议,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范皓宇当日深夜回应,披露事故细节并强调“安全是智能驾驶的底线”,再度将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能推至舆论中心。

车主亲述:生死一瞬间的“机械本能”

据车主李先生描述,11月3日晚,他驾驶理想L9行驶于沪昆高速,时速约110公里。前方一辆重型卡车因突发故障突然急刹,在肉眼几乎无法反应的瞬间,车辆发出急促警报声,随后自动触发AEB系统,在距离卡车仅1米处稳稳刹停。“整个过程不超过2秒,我甚至没来得及踩刹车。”李先生在帖子中写道,“如果不是理想,我和家人此刻可能在ICU里。”

其发布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从事故发生到车辆停止,全程仅用时1.8秒,而人类平均制动反应时间约为1.5秒。这一数据对比,让“智能驾驶是否比人类更可靠”的讨论再度升温。

高管回应:技术细节披露与安全逻辑阐释

事件发酵后,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范皓宇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长文回应。他首先确认事故真实性,并公布技术数据:

  • 车辆通过前向毫米波雷达与800万像素摄像头,在300米外识别到卡车异常减速;
  • AEB系统于0.3秒内完成风险评估,触发最大制动力;
  • 制动过程中,ESP车身稳定系统同步介入,避免侧滑。

范皓宇强调:“理想L9的AEB设计遵循‘双冗余策略’,即使单一传感器失效,另一套系统仍能独立工作。此次成功避险,验证了‘人机共驾’理念的有效性——系统负责处理突发风险,人类驾驶员专注复杂路况判断。”

行业视角:智能驾驶安全标准亟待统一

尽管此次事件以正面结局收场,但业内专家指出,类似场景下的系统可靠性仍存争议。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宋健表示:“AEB的触发阈值、制动力度与人类驾驶习惯的匹配度,是当前技术难点。理想此次表现优秀,但行业需建立更严格的测试标准。”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配备AEB功能的车型平均事故率较未配备车型低41%,但误触发率仍达8.3%。对此,范皓宇透露,理想将于2025年推出“AEB 2.0”系统,通过引入V2X车路协同技术,将误判率降低至2%以下。

用户共鸣:从“技术信任”到“生命共同体”

车主李先生的经历在社交平台引发强烈共鸣。网友“安全第一”评论:“以前觉得智能驾驶是噱头,现在才明白它是保命符。”而汽车博主“韩路”则提醒:“再先进的系统也不能替代驾驶员,理想车主仍需保持注意力集中。”

此次事件也促使更多车企公开安全数据。蔚来、小鹏等品牌相继发布AEB实测视频,华为问界则宣布将开放“紧急制动过程全记录”功能供用户查阅。正如范皓宇所言:“每一次事故都是技术迭代的契机。我们的目标不是证明自己比人类强,而是让智能驾驶成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这场由一次避险事件引发的行业大讨论中,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交织,而答案或许正如那位获救车主的签名所言:“信任科技,但永远敬畏生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车主激赞“理想救我一命”引热议:高管回应还原惊险时刻,智能驾驶安全边界再成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