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深圳企业优必选科技宣布,成功斩获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这一订单不仅刷新了全球人形机器人单笔合同金额纪录,更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商业化能力迈入全球第一梯队。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跨越
此次签约的核心产品是优必选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其搭载的全球首创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成为关键技术亮点。这一创新使机器人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7×24小时连续作业,彻底解决了传统机器人续航短、停机充电影响生产效率的痛点。在极氪5G智慧工厂的实训中,Walker S2已展现出分拣、搬运、精密装配等复杂任务的高效执行能力,其群脑网络2.0(BrainNet 2.0)与Co-Agent智能体技术,更实现了单机自主决策与群体协同的螺旋式进化。
优必选的技术突破并非孤例。深圳另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众擎科技,于今年2月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结合智能控制算法与先进传感器技术,突破了关节、模组、算法等多重技术难点。而奥比中光等企业则通过3D视觉感知技术,为机器人赋予精准“看”世界的能力,打破机器视觉产业“卡脖子”难题。这些技术集群的爆发,共同推动深圳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创新策源地。
商业化提速:从试点到规模化的跃迁
此次2.5亿元订单的落地,是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的里程碑。此前,该公司已与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制造业巨头建立合作,Walker S系列机器人进入全球最多工厂实训。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累计合同金额近4亿元,其中仅今年7月就斩获觅亿(上海)汽车科技9051.15万元订单。
行业层面,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正呈现“多点突破”态势:
- 工业场景:优必选机器人已在汽车总装车间执行门锁质检、车灯盖检测等任务,替代人工完成高危、重复性工作;
- 服务领域:深圳南山养老护理院引入“赛博养老搭子”机器人,陪伴老人练习太极拳、提供健康监测;
- 特种作业: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达成千台级订单,天太机器人联合山东未来机器人签署全球首个10000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订单。
国海证券研报预测,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而深圳凭借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与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加速抢占这一万亿级赛道。
深圳范式:全链创新与生态赋能
深圳的领先地位,源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闭环生态构建:
- 产业链集群: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万家,上市公司34家、独角兽企业9家,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从核心零部件(如兆威机电的灵巧手、帕西尼的触觉传感器)到整机制造,再到应用场景开发,深圳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
- 场景驱动创新:深圳以“应开尽开”原则,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放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在工业端,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制造车间成为技术验证的“练兵场”;在家庭端,养老陪护、家政服务等场景解锁日常生活新体验。
-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深圳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模力营”“千模应用加速器”等孵化器提供算力、资金等支持。2025年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产业融资总额达195亿元,其中深圳企业占比超40%。
挑战与未来:从“能用”到“好用”的进化
尽管商业化进程加速,但人形机器人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 技术瓶颈:高端芯片、核心算法平台依赖国际供应链,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需持续突破;
- 成本高企:当前人形机器人单价仍超百万元,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 标准缺失:行业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亟需建立统一的数据集、评测标准与安全规范。
对此,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表示:“拿到订单只是第一步,做好交付才是决胜关键。我们将通过真实场景的持续迭代,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技术炫技’走向‘价值创造’。”
结语:深圳的野心与全球的想象
从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到全球最大单笔订单,深圳正以“全链创新+产业赋能”重新定义人形机器人竞争格局。这座“创新之城”的野心不止于此——其目标是打造全球人形机器人第一城,让“深圳制造”的机器人走进全球每一个工厂、家庭与公共空间。当2.5亿元订单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场由具身智能引发的产业革命,正从深圳出发,席卷全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2.5亿!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单诞生,深圳公司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