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短视频让一家老牌冷饮企业瞬间陷入危机,51岁的发布者为博关注酿成了无法挽回的信任损失。
2025年6月10日晚间,一则声称“某品牌冰淇淋含有致癌物”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视频浏览量迅速达到7.7万次。
时值夏季消费旺季,这则消息立即引发了消费者对该品牌食品安全的担忧和质疑,导致企业接到大量投诉和退货。
01 谣言兴起,老品牌遭遇信任危机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名为“某师兄”的社交账号发布了该则视频。视频内容展示了某冷饮品牌产品的配料表图片,并配文声称该品牌冷饮含有多种致癌物。
据了解,涉事品牌是当地一家具有多年历史的大型冷饮品牌企业,知名度较高,旗下生产多款产品,销量较大。
由于正值夏季冷饮销售旺季,视频发布后立即引发网友对该企业的大量质疑和抨击。
许多消费者表示担忧:“我们吃了20多年的雪糕怎么会出现问题,会有致癌物呢?”
02 企业报警,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这条“热播”视频,立即对相关情况展开调查核实。
与此同时,警方接到了该品牌负责人的报案,称网上发布的视频内容均为捏造的虚假信息,导致公司接到大量消费者投诉和退货。
接警后,樟树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迅速展开调查。他们走访企业生产车间,仔细查看相关产品的检测报告、公司营业执照、食品添加剂等材料证明。
03 真相大白,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经警方调查取证核实,该视频中提到的冷饮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企业正常经营。
警方确认,该视频存在编造虚假信息、故意引导等情况,引起大量消费者恐慌。
涉案企业也在发现谣言后第一时间发布了辟谣声明,并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企业代表表示:“出现这个谣言,我们企业很震惊,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产经营,对公司品牌形象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我们的销售业绩。”
04 造谣者曝光,为博眼球酿大错
在掌握大量证据后,6月11日,樟树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对视频发布者王某进行调查。
王某(男,51岁)对其编辑发布虚假视频的行为供认不讳。
据王某交代,其在购买该品牌冷饮后,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并未检测、核实清楚的情况下,就对该产品配料表中的单独成分进行解读。
“当时我自己买了一盒冰激凌,吃的时候感觉口感非常不舒服,过于甜腻。看过配料表之后,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内容让我感觉到不舒服。所以我就把这个发到抖音上,没有想到会造成这么大的浏览量。”王某解释道。
05 幡然悔悟,删除视频难挽损失
实际上,王某在视频发布当晚就意识到自己可能违法了。
办案民警介绍:“视频发布当晚,王某关注到评论区有人质疑其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并在告诫其可能涉嫌违法后,王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删除了该视频。”
“在视频发布几个小时后,王某幡然悔悟,主动删除下架了该视频。”
尽管如此,这条视频已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
06 法律无情,造谣者受行政处罚
由于王某编造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公安机关最终对其在网上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做出行政处罚。
宜春樟树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处以行政处罚,并对其进行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知识和法律知识普及。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编造、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
07 影响深远,企业受损难估量
尽管造谣者已经受到法律制裁,但对企业造成的损害已经难以挽回。
企业在报案时表示,该视频发布后,一些该品牌冷饮代理商纷纷致电企业,询问具体情况,并表示担心产品有问题,不敢继续进货。
这起事件再次表明网络谣言已成为危害企业健康发展、社会安全稳定的顽瘴痼疾。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怀胜表示:“无论是民法典、刑法,还是近期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都有关于涉企网络谣言的规定。”
公安机关已对造谣者王某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尽管王某在视频发布几小时后删除了内容,但这条谣言已对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代理商不敢继续进货,消费者大量投诉退货。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樟树公安网安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网络谣言的高压严打态势,为公众营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吃了20多年的雪糕致癌?警方揭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