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英姿飒爽!这支方队的女民兵来自全国主要抗日根据地

 

千人如一的步伐背后,是37双磨破的皮鞋,日均50圈田径场的行走距离,以及背包绳与激光测距仪共同锻造的毫米级精度。

2025年93日,天安门广场上,一支全部由女民兵组成的方队以铿锵步伐走过阅兵场,以飒爽英姿完成了在抗战主题阅兵中的首次亮相。

这支方队人员来自15个省份,覆盖了抗战时期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她们有的来自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等战功赫赫的民兵队伍,有的来自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独特战法发源地的典型民兵组织。


01 历史传承:从全民皆兵到巾帼亮相

女民兵参加阅兵的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的首都国庆阅兵游行。当时参加受阅的女民兵来自北京市国棉一、二、三厂,均在朝阳区。

这些普通女工穿着自备的白短袖衫、蓝裤子、白球鞋,手持国产冲锋枪,步伐整齐地走过天安门。中共中央当时提出“实行全民皆兵”的号召,这些女工瞬间转变为受阅战士,震惊了全场,开启了女性参与阅兵的历史。

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中,同样出现了女民兵的身影。着装上,参阅女民兵全部佩戴柳条安全帽、着工装,持枪方式也从胸前持枪改为肩部背枪。

02 方队组成:跨越十五省的巾帼代表

2025年的女民兵方队是阅兵场上​​唯一一支全女兵方队​​,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纪念大会上的民兵方队。

队员平均年龄26岁,平均身高172厘米,95.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还有部分“妈妈队员”。她们主动报名,放下工作、学业,甚至推迟婚期,全身心投入训练。

这些女民兵代表着抗战时期​​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包括晋察冀、晋绥、陕甘宁、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建立的战略基地。

03 艰苦训练:烈日下的铿锵玫瑰

训练场上,女民兵们面对的是极端环境。地表温度经常超过50摄氏度,车上脚踏铁板高达63摄氏度。她们从队列零基础的老百姓成长为军事素质过硬的战士。

女民兵们每天进行5小时以上站立训练,每周4个5公里越野强化体能。为了练平衡,她们头顶瓶子,脚掌踩台阶,脚后跟悬空。

有的队员脚上磨了泡,隐瞒病情,甚至剪开马靴缓解疼痛坚持训练。她们用背包绳与激光测距仪共同锻造​​毫米级的精度​​。

04 服装演变:从工装到迷彩的变迁

女民兵方队的服装历来注重实用与美观。2025年阅兵中,女民兵们身着一身迷彩服,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民兵的崭新形象,这与以往阅兵中的女性民兵着装相比发生了非常大变化。

回顾历史,1958年首次亮相时,女民兵穿着自备的白短袖衫、蓝裤子和白球鞋。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是改革开放后首次阅兵,女民兵方队成员来自北京朝阳区17个工厂企业

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女民兵方队由朝阳区组成。服装原方案为白色西服套裙,后因与海军方队服装颜色雷同,改为红色制式服装,配红色贝雷帽、黑色高筒靴和白色腰带,手持国产81-1自动步枪。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女民兵方队身着玫瑰红风衣式服装,头戴银灰色贝雷帽,脚穿银灰色长筒靴,携带85式轻型冲锋枪参加受阅。

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女民兵方队服装为大红色,搭配白色帽子、腰带和靴子,手持微型冲锋枪。

05 历史意义:民兵在抗战中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中,我国民兵规模达到​​260万人以上​​。广大民兵参战支前、英勇作战歼敌10.6万余人,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抗战时期,无数女性冲破封建束缚,加入民兵队伍,用扁担挑起支前重担,用剪刀制作杀敌武器,在敌后战场留下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英雄故事。

女民兵方队以战斗着装接受检阅,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06 使命担当: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

如今,民兵是我军“三结合”武装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民兵更好地发挥了​​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作用。

在新时代的国防体系中,女兵早已不再是“辅助力量”的代名词。从高原哨所的女战士,到航天领域的女工程师,再到此次阅兵中的女民兵,中国女性正以多样的身份投身国防事业,用实力打破性别偏见。

当女民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时,现场响起的热烈掌声,是对她们最好的赞誉。这支“铿锵玫瑰”用行动证明:女性从未缺席中国的每一次成长与奋斗。


女民兵方队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66秒,展现的是新时代中国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她们来自曾经创造地道战、地雷战传奇的抗日根据地,如今身着迷彩服,展示着新时代中国民兵的崭新形象[ccitation:1]。

从1958年首次亮相到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女民兵方队不断变化的是服装和装备,不变的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担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英姿飒爽!这支方队的女民兵来自全国主要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