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小学食堂员工获刑:77斤排骨“失而复得”背后的校园食品安全警钟

【南京讯】近日,江苏省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校园食品安全案件:某小学食堂员工王某因私自截留77斤排骨等食材并倒卖牟利,被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并处罚金;涉案排骨被依法追回并返还学校,案件引发社会对校园食堂监管漏洞广泛关注。

案件回溯:77斤排骨“不翼而飞”

2023年9月,该小学后勤主任在清点食堂库存时发现,当月采购的排骨实际重量比验收单记录少了77斤。经调取监控录像,发现食堂员工王某在搬运食材过程中,多次将整箱排骨转移至私人车辆,随后以低价卖给附近餐馆。校方立即报警,警方在王某家中查获未售完的排骨及赃款2300余元。

“这些排骨本是给学生加餐的,却被他当成了‘摇钱树’。”该校校长在庭审中哽咽道。据查,王某利用食堂管理员身份,在3个月内累计截留肉类、蔬菜等食材20余次,涉案金额超1.2万元,所获钱款均用于个人消费。

法律严惩:校园“微腐败”触碰红线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作为受学校委托管理食堂物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较大,构成贪污罪。尽管其家属在庭审中辩称“截留食材是为补贴家用”,但法官指出,校园食品安全关乎未成年人健康,任何侵占行为均不可容忍。“即使涉案金额不大,但性质恶劣,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主审法官强调。

法律专家表示,此案具有典型警示意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分析:“校园食堂员工虽非国家工作人员,但若受学校委托管理公共财物,同样适用贪污罪条款。此案彰显了司法机关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监管追问:如何堵住校园食堂的“漏洞”?

案件暴露的监管缺失更引发深思。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学校食堂长期采用“人工登记+抽查”的库存管理方式,未引入智能化溯源系统;食材验收仅由王某一人负责,缺乏交叉核对机制。此外,供应商为维持合作关系,对“少量缺斤少两”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纵容了违法行为。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已要求全国中小学开展食堂安全专项排查,重点整治“物资管理混乱”“监管形同虚设”等问题。多地学校开始试点“阳光食堂”工程,通过安装摄像头、引入第三方审计、建立家长监督委员会等方式,实现食材采购、加工、配送全流程透明化。

记者观察:守护校园餐桌,需“严惩”更需“常防”

77斤排骨的“失而复得”,不能仅靠事后追责。从“毒跑道”到“霉变食材”,校园安全事件反复敲响警钟: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必须用最严密的制度、最严厉的执法筑牢防线。

目前,涉事学校已全面升级食堂监管系统,并开展全员廉政教育。这起案件或许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让每一所学校意识到,守护孩子的餐桌,就是守护国家的未来;让每一次严惩,都能成为推动校园治理现代化的契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小学食堂员工获刑:77斤排骨“失而复得”背后的校园食品安全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