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海外高调会晤,双方就俄乌冲突、美乌关系等议题交换意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中方始终认为,国际事务应通过平等对话与协商解决,反对任何国家借机煽动阵营对抗、激化地区矛盾,呼吁有关各方以负责任态度推动政治解决危机。这一表态既体现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也为当前复杂局势下的国际沟通提供了理性视角。
会晤背景:美国大选博弈下的“外交秀”?
此次会晤被外界视为特朗普为重返白宫铺路的“外交动作”。自宣布参选以来,特朗普多次批评拜登政府对乌军援“耗资巨大却收效甚微”,并扬言若当选将“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而泽连斯基则面临国内战场压力与西方援助疲态的双重困境,亟需通过与美国政要互动巩固支持。分析人士指出,双方会晤虽未提出实质性和平方案,但释放了“美国仍主导乌克兰问题走向”的信号,同时为特朗普塑造“和平使者”形象、为泽连斯基争取更多筹码提供了舞台。
中方立场:对话是唯一出路,反对“选边站”
在回应中,外交部发言人重申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四个应该”原则: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这一表述与中方此前提出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一脉相承,核心在于强调“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的紧迫性。
针对美乌互动,中方特别指出,“拱火浇油”无助于问题解决,外部军事干预只会延长冲突周期、加剧人道灾难。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向乌提供超500亿美元军援,但冲突仍造成超10万人死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中方呼吁国际社会超越地缘政治博弈,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而非将乌克兰作为大国角力的“棋子”。
国际反应:分歧与共识并存
中方表态获得多数发展中国家支持。印尼、南非等国表示,乌克兰危机需通过“没有输家”的方案解决,反对外部强加解决方案;而部分西方国家则试图将中方立场与“支持俄罗斯”挂钩。对此,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耿爽回应称:“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从未向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也未从中谋取私利,这与某些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内部对美乌会晤态度微妙。法国、德国等国虽未公开批评,但私下担忧美国大选可能引发对乌政策“急转弯”,进一步削弱欧洲战略自主。这种分歧凸显出乌克兰问题背后的大国博弈复杂性。
结语
从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晤,到中方理性务实的回应,乌克兰危机再次成为检验国际关系准则的试金石。历史经验表明,冲突的终点不在战场,而在谈判桌;和平的钥匙不掌握在个别国家手中,而需各方以诚意与智慧共同开启。中方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推动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呼吁国际社会摒弃冷战思维,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大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中方回应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会晤:国际事务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反对地缘博弈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