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由中南民族大学学子组成的“文脉湘舟”青年实践队深入湘西浦市古镇,开展浦市龙舟文化田野调查。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明与民俗体育交融的典型样本,浦市龙舟节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出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保护的鲜活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上午八点半,实践队走进浦市镇文化站,与杨站长展开深度对话。据其介绍,上世纪末因经济欠佳、文化重视不足,龙舟活动也一度陷入传承危机濒临消失。直到2013年左右,地方政府以龙舟文化为核心开发旅游,通过办节会、修古宅、做文创等举措激活传统,让沉寂的龙舟重新驶入大众视野。实践队调研发现,浦市龙舟独树一帜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历时弥久的周期——从五月初五“下水”到五月十五“上岸”,包含祭祀、训练、竞渡等完整仪式链条;其二,惊险刺激的“横流竞渡”,逆沅江激流竞渡对岸,考验团队协作与技术;其三,开放包容的赛制——无固定赛道、无严格裁判,全凭鼓点与经验决胜负。
图为团队成员与杨站长交流
在走访中,实践队偶遇桨手王大哥,他向队员们展示微信群聊天记录令人动容。这个跨越地域的“线上龙舟指挥部”,凝聚着在外务工者与本地村民的共同信念。“不管多远都要回来划龙舟”,他的话语道出文化认同的力量。正如实践队观察所见,龙舟训练已成为维系乡土社会的纽带,老少传承间,坚韧豪迈的龙舟精神已融入古镇血脉。
图为王大哥向队员们展示微信群聊天记录
此次调研让民大学子深刻认识到,龙舟文化不仅是竞技体育的鲜活载体,更是维系乡土社会的精神纽带。实践队负责人曾婷表示:“我们在鼓声中看到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当传统文化成为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就能迸发出惊人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正如杨站长在送别时所言:“只要沅江水还在流淌,浦市的龙舟就不会停桨——它划动的是历史,承载的是未来。”
作者:陈梦曦 高双 曾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中南民族大学学子浦市龙舟行:田野调查里的地域记忆与民俗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