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四川师范大学“萤光暖途”支教行:红韵润童心 家国情铸魂

729日,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萤光暖途・五育筑梦”志愿服务队在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兰天幼儿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动画赏析、国旗绘制等儿童化载体,将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融入互动体验,让乡村儿童在光影流转与色彩勾勒中,感知信仰力量、厚植家国情感。

动画育心:红色故事润童稚  

上午课堂变身“红色小剧场”,《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王二小》等动画片段次第播放。当王二小引敌入阵的剪影出现,孩子们紧盯屏幕的眼神里满是专注,“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疑问声接连响起;看到狼牙山战士跃崖的定格画面,不少孩子不自觉攥紧小拳头,用稚嫩的肢体语言传递对“勇敢”的共情。  

志愿教师以“场景解析+阶梯提问”深化认知:结合画面引导孩子们观察“乡亲们安全转移”的细节,阐释“英雄守护大家”的担当;对照场景解析“战士们舍身护家国”的大义。“王二小在保护乡亲”“战士们在守护家乡”……孩子们的应答虽简单,却已让红色故事从影像符号转化为可理解的精神认知,让勇敢与担当的种子悄然扎根。

画笔寄情:家国符号植初心  

午后的国旗涂色活动中,规范与创意碰撞出温暖火花。志愿教师先示范五角星的涂色边界,再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有孩子给红旗添上彩虹边框,笑称“像家乡傍晚的霞光”;有孩子将五角星涂成鎏金色,解释“星星本来就该这么亮”。  

当这些带着童真创意的作品在滑梯前整齐陈列,红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孩子们举着画作展示时,“这是我们的国旗”的宣告声里,藏着对家国最纯真的认同。这场创作让美育与德育自然交融,让“爱国”从概念化作指尖的色彩,让家国情怀在童稚心灵中悄然扎根。

此次活动以儿童可感知的方式传递红色基因,既让乡村儿童在互动中理解“勇敢”“担当”的内涵,也通过创意表达让家国情怀落地生根。志愿服务队队员表示:“红色教育不必说教,当孩子们主动追问英雄故事、认真描绘国旗时,信仰的种子已在心田发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四川师范大学“萤光暖途”支教行:红韵润童心 家国情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