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女子只顾聊天婴儿车滑入鱼塘:监护疏忽背后,公共安全与责任意识亟待警醒

【杭州讯】近日,浙江杭州某公园内发生惊险一幕:一名年轻母亲与同伴长时间低头聊天,未注意到婴儿车因坡度自行滑动,最终连人带车坠入路边鱼塘。所幸路过市民及时跳水施救,婴儿仅受惊吓未受伤,但事件经网络传播后,引发公众对“监护责任缺失”与“公共空间安全隐患”广泛讨论。

惊魂瞬间:30秒疏忽酿险情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事发时正值午后,涉事母亲与两名同伴坐在鱼塘边的木质平台上聊天,将婴儿车停在平台边缘的斜坡处,未拉手刹或采取固定措施。监控视频显示,婴儿车因重力作用缓慢下滑,约30秒后坠入鱼塘,车内的8个大婴儿随车翻入水中。

“孩子母亲当时背对着鱼塘,完全没察觉。”参与救援的市民张先生回忆,听到落水声后,他边跑边脱外套,跳入约1.5米深的鱼塘,将婴儿从车中抱出,“孩子吓得直哭,但万幸没有呛水”。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随后赶到,协助将婴儿送医检查,并调取监控确认事发经过。

监护责任: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

事件中,母亲的疏忽成为舆论焦点。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监护人应履行“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职责,若因监护失职导致被监护人受伤,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若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可能涉嫌“过失致人重伤罪”。

“监护不是‘形式陪伴’,而是全程专注的保护。”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强调,婴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监护人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尤其在靠近水域、道路等危险区域时,需确保孩子处于可控范围内。此次事件中,母亲将婴儿车停放在无防护的斜坡上,且长时间背对观察,已构成明显监护失职。

公共安全:隐患排查与公众教育需双管齐下

涉事公园的管理漏洞亦被诟病。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鱼塘边缘虽设有“水深危险”警示牌,但平台与鱼塘间无护栏或阻隔带,斜坡表面光滑且未做防滑处理。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回应称,将立即增设防护设施,并加强巡逻提醒,“但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才是第一道防线”。

社会学者李楠认为,此类事件折射出公众对“隐性危险”的忽视:“很多人认为‘意外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但监护责任容不得侥幸。”她建议,社区和公共场所应定期开展儿童安全教育讲座,同时通过短视频、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监护知识,强化“离手即风险”的警觉性。

记者观察:别让“疏忽”成为伤害的借口

从“婴儿车坠塘”到“儿童被困车内”,类似悲剧反复上演,根源在于部分监护人对责任的轻视与对风险的低估。法律可以界定责任,但无法挽回已造成的伤害。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监护人多一分专注,公共空间多一分安全设计,才能让“惊魂瞬间”不再重演。

目前,涉事母亲已向公园管理处致歉,并表示将加强自身监护意识。当地妇联也介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其学习科学育儿与安全防护知识。这起事件,或许能成为一次全社会反思的契机:守护儿童安全,从拒绝“心大的陪伴”开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女子只顾聊天婴儿车滑入鱼塘:监护疏忽背后,公共安全与责任意识亟待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