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高温持续温差拉大 这五件事不宜做:科学防护守护健康安全

近日,我国多地进入“烧烤模式”,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40℃,同时昼夜温差超15℃,形成“早凉午热晚骤冷”极端天气特征。气象专家提醒,高温叠加温差骤变易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道问题,公众需警惕“隐形杀手”。本文结合医学与气象研究,梳理高温温差天气的五大禁忌行为,助您科学应对“冰火两重天”。

一、忌骤冷骤热:空调直吹或冷水冲凉易诱发疾病

高温下人体毛孔舒张,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如空调房温度低于26℃)或用冷水冲澡,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引发血压波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指出,近期因“空调病”就诊的患者增加30%,症状包括头痛、乏力甚至心肌梗死。
建议: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7℃内;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先擦干汗水并适应10分钟再开空调;洗澡水温接近体温,避免直接冲洗头部和背部。

二、忌过度贪凉:冷饮冰食“痛快一时”伤肠胃

冰镇西瓜、冷饮虽能短暂降温,但会刺激胃肠道黏膜,诱发痉挛性腹痛、腹泻。尤其对儿童、老人及肠胃虚弱者,冷食可能成为急性肠胃炎的诱因。营养学家提醒,高温天人体代谢加快,过量冷食还会降低食欲,影响营养摄入。
建议:选择常温或微凉饮品,如绿豆汤、淡盐水;食用水果前可稍放至室温;避免空腹吃冷食,饭后1小时为佳。

三、忌长时间户外暴晒:防晒缺位或致热射病

持续高温下,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快递员)及老年人易因脱水、电解质紊乱引发热射病,死亡率超50%。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当日最高气温≥35℃且湿度>60%时,体感温度可达45℃以上,暴露15分钟即可能中暑。
建议: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宽边帽、太阳镜,穿浅色透气衣物;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四、忌情绪“上火”:急躁易怒加重身体负担

高温会刺激人体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若叠加情绪激动,可能诱发心绞痛、脑溢血。心理学研究显示,夏季冲突事件发生率比其他季节高20%,与“情绪中暑”密切相关。
建议:通过听轻音乐、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饮食中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燕麦、香蕉),缓解焦虑。

五、忌“一热一冷”饮食:烧烤配冰啤隐患多

夜间温差大时,许多人喜欢露天吃烧烤、喝冰啤,但高温烹饪的肉类可能产生杂环胺等致癌物,冰镇酒精饮料则会刺激胃黏膜,双重刺激下易引发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医生警告,此类病例在夏季夜间急诊中占比达15%。
建议:减少高脂烧烤摄入,选择清蒸、凉拌菜;饮酒前先吃主食垫胃;避免冷热食物交替食用,间隔至少30分钟。

结语

高温与温差交织的天气,是对人体适应力的考验。从调整空调温度到规范饮食起居,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健康安全。公众需密切关注气象预警,遵循“防暑不贪凉、静心不焦躁”的原则,共同筑牢夏日健康防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高温持续温差拉大 这五件事不宜做:科学防护守护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