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童梦筑星辰,科普伴童行

2025年85日,为响应国家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号召。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智趣润童心,科普育英才”社会实践队深入日照市图书馆、科技馆及大风车幼儿园等科教一线,开展以“精准科普”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问需寻策:把握科普的脉络

活动伊始,实践队队员围绕青少年科普工作开展系列调研活动。通过与科普教育工作者、幼儿园及小学一线教师、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家长深入交流,实践队队员精准把握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科普工作方向。交流中,一线教师向实践队队员分享了宝贵的教学经验:针对幼儿群体,科普活动需以趣味性为核心,通过游戏化设计、可视化呈现及互动式体验,将科学知识自然融入活动环节;面向小学阶段学生,科普则应在保持趣味性的基础上,侧重引导孩子主动观察、积极提问,培养其探究 “为什么”的科学思维。家长们则从亲子教育角度提出诉求,希望科普教育活动在兼顾安全性与互动性的同时,能为解答孩子的各类疑问提供专业支持。多方反馈清晰表明,青少年科普工作需紧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提供 “量身定制"”的科学体验。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实践队队员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更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向社群延伸,为以科学精神涵育公众、实现启智润心的实践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童趣引路:幼儿园里的“科学魔法”

在科普活动筹备阶段,实践队队员将前期调研数据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为幼儿园科普实践设计提供了精准指导。实践队队员准确把握 3-6岁幼儿“前运算阶段”通过感官认知世界的成长特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趣味互动项目。活动现场,“光影奇遇”让孩子们用小手在光线下变化出各种影子,感受光与影的奇妙;“声音探秘”则借助简单的乐器和小道具,让孩子们聆听、制造不同的声响,体会声音的魔力。实验台周围,孩子们神情专注地观察演示过程,并不时主动触摸、操作面前的科学器材,展现出浓厚的探索兴趣。此次科普活动让实践队队员真切体会到,面向幼儿的科普无需深奥理论,核心在于以幼儿可亲身参与的形式,呵护并激发其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玩”成为接触科学的起点。

思维启蒙:小学课堂中的“探索之旅”

走进小学课堂,实践队队员的角色转变为“探索引路人”。基于 6-12 岁儿童“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发展特征,实践队队员精心设计了更具引导性的科普活动,旨在促进孩子们观察、推理与初步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活动中,“沉浮小实验”让孩子们亲手测试不同物品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在观察现象的同时思考背后的原因;“点亮小灯泡”项目则引导孩子们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在实践中探索电流的奥秘。此外,实践队队员通过设置“为什么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等问题,鼓励孩子们动手尝试、仔细观察、并尝试解释看到的现象。当孩子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动手去验证时,实践队队员清晰地认识到孩子们的探究思维在初步发展。小学阶段的科普教育,关键在于搭建“从“有趣”过渡到“思考”的桥梁”,通过安全的动手环节和引导性问题,帮助孩子们迈出科学探索的第一步。

从前期深入调研把握科普需求,到走进幼儿园以趣味实践唤醒科学好奇心,再到深入小学课堂引导初步探索,实践队队员深刻感受到科普绝非千篇一律的说教,唯有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精准施策,方能保证科普工作行稳致远。本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实践队队员积累了宝贵的科普经验,更坚定了实践队队员未来持续探索、优化科普方式的信念——以更适配的方式,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陪伴他们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走向未来。

作者:朱奕霏 张涛 隋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童梦筑星辰,科普伴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