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梳理齐鲁中医药文化基因密码,激活传统医学的当代生命力,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黄土之上·青春筑梦"实践团队在潍坊市创新开展"文脉传承青春行"主题实践。团队构建"文献解码-动态传承-创意赋能-民生服务"四维联动机制,将岐黄之术与齐地智慧有机融合,通过学术研究、非遗体验、义诊宣教等多元形式,为社区民众、企业机构等不同受众打造"可感知、可体验、可转化"的齐鲁医药文化新场景。
研学溯源:解码齐文化中的中医药智慧
在潍坊这片中医药文化热土上,我们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的身份,用脚步丈量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传承之路。团队深入阳光融合医院与海王医药,实地记录中医执业发展新趋势。在医院康复科,参与学习了青年医师将正骨手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的创新诊疗;在医药仓库,通过扫描药材溯源编码,见证了区块链技术对传统中药品质控的赋能。调研中发现,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能的中医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相关岗位招聘要求明确强调"技数融合"能力。;锦章堂古色古香的回廊下,"姜氏调灸"的温热传递着节气智慧,老药工研磨药材的节奏里藏着"一人一方"的匠心。三个场景如同三棱镜,折射出同一种坚守——在阳光融合医院参与研发的中药透皮贴剂、海王医药支持的43项民间验方收集、锦章堂传承92年的"霜立静"配方,无不诠释着"守正创新"的真谛。
药食同源:调研生姜基地
潍坊生姜种植基地,队员们亲手参与"姜田问诊":通过土壤检测仪分析姜块病害原因,运用《齐民要术》记载的轮作知识提出改良方案。在加工车间,学习用现代分拣设备筛选道地药材,同时记录老药工"看姜纹辨品质"的祖传技艺。实践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医药传承既要守住"辨性论治"的根,更要接上"数字农艺"的枝
惠民服务:中医药文化走进社区
在潍坊市某社区幼儿园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以"橘皮新生·童心养生"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带着提前晾晒的橘皮和自制的卡通教学道具,我们引导孩子们将果皮变废为宝——小手们专注地把橘皮剪成星星形状嵌入夜灯,教室里飘起阵阵柑橘清香;当孩子们举着自制的昆虫标本画欢呼时,中医药"物尽其用"的智慧已悄然播种。最动人的是活动尾声,孩子们争相展示插着小橘灯的"养生城堡",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认真地说:"老师,我明天要把橘子皮都留下来!"这一刻,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鲜活模样——它不仅是古籍里的药方,更是孩子手中发光的橘皮、运动后红扑扑的脸蛋,以及那颗被点燃的好奇心。这场实践让我们领悟到,中医药的种子需要以童趣为土壤,当传统智慧遇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会生长出最动人的生命力。
在幼儿园八段锦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传统养生智慧转化为童趣体验。孩子们化身为"托天小树苗"伸展肢体,模仿"开心射箭手"拉开想象之弓,通过"摇摆小企鹅"锻炼平衡,最后以"蹦跳小青蛙"的欢快动作收尾。当三十多个小朋友随着音乐整齐摆动时,古老的导引术焕发出鲜活生命力。最令我们触动的是课后有个小男孩兴奋地展示自创的"恐龙式八段锦",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不是刻板复制,而是以童心为媒介,让传统在现代语境中自然生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杏源·三下乡|泱泱齐风韵,悠悠杏林行:中医学院“黄土之上.青春筑梦”志愿服务队赴潍坊市开展三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