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汇聚统战力量,激扬青春担当:在红色沃土上书写健康中国答卷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殷殷嘱托。2024年和2025年暑假,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雅龙团队”两度赴川西雅安,开展了两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在民革雅安市雨城区委会、雅安市雨城区政协、雅安河北医院等多方力量的协作支持下,聚焦偏远地区骨密度健康这一“隐秘角落”。从周公山镇敬老院到荥河村,从城市社区医院到乡镇卫生院,我们的实践既是一场青春志愿服务,也是一堂走进大山深处的“大思政课”,更是一次将统战精神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的生动写照。

一、走进乡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双向奔赴”

2025年暑期,团队再次踏上雅安这片熟悉的土地,我的内心涌动着不同于以往的情感。作为连续两年带队开展“三下乡”实践的负责人,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双向奔赴”。相较于去年的生疏与探索,今年的我们更具坚定与从容。当再次走进福兴养老院时,那位去年曾接受我们骨密度检测的李奶奶一下子认出了我们,感慨地说:“现在每个都有医生来为我们做骨密度检测,感谢你们!”这份温暖的认可让我瞬间明白,我们的坚持是多么值得。两年的持续跟踪调研让我们对雅安乡村的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理解。去年我们发现了骨密度检测在农村的普及难题,而今年我们带着更完善的方案而来——不仅继续提供检测服务,还与民革、政协等组织合作,举办了多场健康讲座,建立了健康档案跟踪机制。

我们目睹了去年调研推动的细微变化:更多卫生院开始重视骨健康问题,更多老人主动咨询骨质疏松的预防。正是这份坚持,让我们的“双向奔赴”愈加深刻。乡村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调研数据,更多的是沉甸甸的信任与期待;而我们带给乡村的也不再是蜻蜓点水的服务,而是持续的关注与帮助。走在雨城区的乡间小路上,我常常思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其实就是要这样一年年地走下去,用脚步丈量土地,而这片土地回馈给我们的,是最生动、最珍贵的人生课程。连续两年的雅安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青春与乡村的双向赋能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的美丽约会。我们来了,我们看见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这就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书写在大地上的最美论文。

二、精神火炬:红色沃土上的健康守护

在荥河村,我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村卫生室那台老旧的骨密度仪早已报废,医保报销目录中这项关键检查依然空缺,更让人揪心的是,老人们普遍认为“腰疼腿疼”是“老了就该忍”的正常现象。一位大叔默默卷起裤腿,露出膝盖上深深的疤痕,平静地说:“去年摔了一跤,足足躺了三个月,才知道这叫骨质疏松。”这一刻,我们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要算好经济账,还要算好健康账、民生账。这一段经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面对报废的仪器、空白的医保项目和老人忍痛的身影,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医疗资源的匮乏,更是一种亟待唤醒的精神力量——这正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大叔膝盖上的疤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红军长征中“半条被子”故事的现代延续。就像当年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一样,今天我们这些青年学子走进乡村,就是要传承这种血脉相连的为民情怀。

雅安这片红色沃土,曾经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87年前,中央红军在这里强渡大渡河,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信念坚定、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渡河精神,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而如今,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血续写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在健康帮扶的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在荥河村的每一天,我们不仅仅是在提供医疗服务,更是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每一次细致的骨密度检测,每一场深入浅出的健康宣讲,都是在传承“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红色基因。当我们想方设法调配设备、耐心讲解防治知识时,我们正是在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这份精神穿越时空,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救亡图存,到新时代的健康中国建设,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奔腾不息。

大叔那句朴实的“躺了三个月”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健康保障的道路上,一步都不能退。这就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这就是我们青年一代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最好践行。

三、统战引领:从“单人行”到“众人行”的跨越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我们的实践指引了方向。在雅安的这些日子里,我深切感受到了统战工作如何让我们的“三下乡”从单纯的学子实践,蜕变为多方协力的“众人行”。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雅安时,我们五个同学带着满腔热情,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直到我们主动联系了雅安市雨城区民革和政协组织,整个实践活动的格局才发生了质的飞跃。在福兴养老院,我们不再是几个大学生在“单打独斗”,而是与河北医院的专家们一起,为老人们提供专业的骨密度检测和健康指导。民革的同志们不仅帮助我们联系了更多的医疗资源,还协助我们设计了一套更科学的调研方案。这样的合作让我们的活动实现了三个跨越:从单纯的志愿服务升级为专业的医疗帮扶;从短期的单次活动延伸为长期的跟踪服务;从校园团队的独立行动转变为多方协作的社会行动。

通过两次深入雅安的实践,我见证了团结协作带来的丰硕成果。我们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更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切实的改变。我们撰写的调研报告被民革雨城区委会引用,并提交至区政协会议,报告中关于“将骨密度检测纳入医保”的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这意味着我们的调研成果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有可能推动政策改善,惠及更多百姓。

当大巴驶出雅安,山雾渐散,阳光洒在蜿蜒的大渡河畔。我回望这片红色土地,心中涌起一句话:最好的论文,不在纸面,而在人民舒展的眉头里;最美的青春,不在校园,而在强国复兴的征程上。

两年来,我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一次次骨密度检测、一场场健康宣讲、一份份政协提案,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写进乡村老人的笑颜,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打通医保“最后一公里”的行动。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雅安重温“人民至上”的嘱托,用双脚丈量“健康中国”的广度,用心感受“乡村振兴”的温度。从“单人行”到“众人行”,我们深刻认识到:统一战线不仅是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更是新时代青年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桥梁。当民革和民建党员、政协委员、医护人员与大学生并肩作战,当调研报告变成惠民政策的“种子”,我们终于读懂了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的深意——这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我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刻在民族复兴的里程碑上。

今天,我们带着荥河村老人送的腊肉、医院专家留下的联系方式离开雅安;明天,我们会带着更成熟的方案、更坚定的信念回来。因为我们深知:青年一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大渡河的浪花奔涌不息,恰似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澎湃回响。我们将这次实践作为新的起点,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统战精神化作行动,把专业所学献给人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在健康中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壮丽篇章!

雅安,再见;祖国,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夏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汇聚统战力量,激扬青春担当:在红色沃土上书写健康中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