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暑运高峰遇上全国范围高温天气,一则"春秋航空故意调低客舱温度迫使乘客购买毛毯"的帖子在网络引发热议。有旅客爆料称,在某航班上遭遇"冰窖式"客舱环境,空乘推销毛毯的频率明显增加,甚至出现"不买就冷"的暗示性话术。对此,春秋航空于近日召开媒体沟通会,用一组数据和三项服务升级举措回应质疑,更意外揭开了低成本航空服务优化的新路径。
一、争议事件还原:一场被误解的"温度博弈"
据涉事旅客描述,其乘坐的9C8888航班起飞后,客舱温度骤降至22℃(行业常规为24-26℃),前排旅客多次按铃要求调高温度未果。随后,空乘开始循环推销毛毯:"近期温差大,建议怕冷旅客购买加厚毛毯,售价39元。"该场景被拍摄上传后,#春秋航空冷气刺客#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阅读量突破2.3亿次。
面对舆论压力,春秋航空公布了当班航班的完整记录:该航班执飞上海至乌鲁木齐航线,全程6小时20分钟。为应对跨昼夜飞行可能出现的温差,机组在起飞前将温度设定为24℃,但因机龄较新(该飞机交付仅18个月)的空调系统敏感度较高,当外部气温在爬升阶段骤降15℃时,系统自动将温度补偿性调低2℃。
"这暴露出我们在温度控制算法上的不足。"春秋航空客舱服务部总经理李薇坦言,"我们已联系飞机制造商优化温控模型,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机队升级。"
二、低成本≠低服务:春秋航空的三项升级承诺
在沟通会上,春秋航空宣布即日起实施"温暖出行计划",用实际行动回应旅客关切:
-
温度可视化系统上线
所有航班座椅扶手显示屏将新增"实时温度"功能,旅客可随时查看客舱温度及湿度数据。同时,经济舱前舱、中舱、后舱将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数据每10分钟更新一次,确保温度调节更精准。 -
毛毯租赁服务试点
针对短途航线(飞行时间≤2小时),推出"9.9元毛毯租赁套餐",含消毒湿巾和一次性枕套。租赁期满后,旅客可选择购买(抵扣租金)或归还。首月试点数据显示,该服务使毛毯购买率下降42%,旅客满意度提升28%。 -
"温度大使"专项培训
所有客舱乘务员需通过"温度感知与沟通"认证考试,内容包括基础气象学、人体舒适度模型、非暴力沟通技巧等。考核通过者将获得"温度大使"徽章,其服务航班在APP端会有专属标识。
三、数据揭秘:低成本航空的温度经济学
争议背后,实则是低成本航空在运营效率与旅客体验间的艰难平衡。春秋航空公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
- 燃油成本占运营总支出38%,较2024年同期上涨12%
- 通过精准温控系统,每架飞机每年可节省燃油约15吨(相当于减少45吨碳排放)
- 毛毯销售收入占非航收入的7%,但投诉率高达19%,位列所有附加服务之首
"我们从未将温度作为销售手段。"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强调,"相反,这次事件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服务链条中的每个触点。未来三年,我们将投入2.3亿元用于客舱环境升级,包括更换新型环保保温材料、升级空气循环系统等。"
四、旅客实测反馈:升级后的飞行体验如何?
记者随机搭乘了实施新政后的9C6221航班(上海-广州),亲身体验如下:
- 起飞前:APP推送"今日客舱温度预告"(25℃±1℃)
- 飞行中:扶手屏显示实时温度24.3℃,湿度45%,体感舒适
- 服务环节:空乘主动询问温度需求,并介绍租赁毛毯的消毒流程
- 降落后:收到满意度问卷,其中"温度控制"评分从7.2分升至8.9分
"以前坐春秋总担心被'冻'到,现在反而觉得他们的温度管理更专业了。"常旅客张女士表示,"特别是知道省下的燃油费能转化为更低票价,作为消费者当然支持这种良性循环。"
五、行业观察:低成本航空的服务进化论
此次事件折射出中国民航业正在经历的服务理念升级。民航资源网专家分析指出:
- 旅客需求从"安全到达"向"舒适体验"迭代
- 低成本航空需在"控成本"与"提品质"间找到新平衡点
- 数字化工具(如实时温度显示)将成为服务透明化的关键
目前,吉祥航空、九元航空等低成本航司已跟进推出类似服务。可以预见,2025年将成为中国低成本航空服务升级的元年,而温度控制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或将重新定义"性价比"的内涵。
对于经常选择低成本航空的旅客,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提升飞行体验:
- 飞行前查看航司APP的"温度预告"功能
- 短途航线优先选择租赁毛毯(比购买更划算)
- 携带轻便保暖衣物(推荐折叠颈枕+薄羽绒服组合)
- 参与航司服务调研,你的反馈可能推动下次升级
正如一位网友在春秋航空官微下的留言:"要便宜票价,也要舒适温度,这届旅客的要求确实'贪心'。但正是这种'贪心',推动着中国民航越来越好。"在2025年的天空上,或许我们终将见证:低成本与高体验,从来都不是单选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2025春秋航空回应"调低温卖毛毯"争议:服务升级背后的温度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