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卖出10台家用充电桩,就有一台出自挚达”,这背后,是三条车规级产线日夜轰鸣的底气。

安徽宣城、安庆、泰国罗勇,三足鼎立的智造基地,全部按IATF16949汽车标准建造,MES数字系统把每一颗螺丝的扭矩曲线实时上传云端,0.03毫米的重复定位精度让机器人抓起充电枪如同“绣花”。
在安庆二期,200万套年产能的立体仓库与AGV无缝衔接,PCBA贴片、老化测试、整机标定一气呵成,平均每90秒就有一台FA自动充电机器人下线。

泰国工厂则把“中国车规”复制到海外——从钢卷进厂到整机装箱仅需6小时,同时工厂采用“区域中心 + 辐射周边”模式——泰国工厂辐射东南亚,沙特工厂覆盖中东、非洲及欧洲,这种模式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交付效率。

三厂联动形成一条“技术-商业-文明”的升维曲线
1. 技术维度:安庆做“标准”、宣城做“速度”、泰国做“温度”(本地化适配),形成“标准-迭代-本地化”的螺旋。
2. 商业维度:安庆提供冗余产能与资本故事,宣城提供人才与工艺银行,泰国提供政策红利与商业模式实验室,三地现金流互补,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3. 文明维度:当安庆的工程师、宣城的工匠、泰国的安装技师在同一套数字孪生平台上协作时,挚达输出的就不仅是充电桩,而是一套可复制的“绿色数字能源文明”范式——把中国的效率、德国的严谨、东南亚的灵活编织成一张面向千万全球家庭的能源互联网。

产能只是开场,技术才是硬核。依托哈工大30年机器人基因,挚达拿下近40项发明专利,蛇形柔性臂、视觉定位、毫秒级碰撞保护等黑科技悉数上车。

0到130万台全球出货量,挚达只用四年。当资本市场还在计算估值,三条车规级产线已把未来“量产”——每天千台机器人带着中国智造的标签,驶向22个国家的绿色公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三车规级工厂火力全开!挚达科技全球第一销量这样炼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