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原本是让人开心并启发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现在却卷入性别矛盾、形式单一化等讨论里,我们探讨一下它到底发生了什么。
脱口秀的变质危机
如今,脱口秀不再仅仅是挑衅的技巧,而是变成了攻击的手段。表演者不再把逗乐观众放在首位,而是热衷于展现个性、制造笑料、扩大影响,甚至有人编段子时会先考虑能否登上网络热点。许多时候,现在的脱口秀表演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这让人们开始怀疑,这还是真正的脱口秀吗。
这种变化让脱口秀的内涵出现了不同,不再仅仅是为了博观众一笑,反而常常牵扯到各种社会议题的争论,失去了过去那种无忧无虑的诙谐感,听众因此感到有些困惑。
女性话题的极端化
杨笠原先说的关于“普信男”的话,和思文写的“夫妻像兄弟”的文字,让人感觉今年讨论女性问题时更直白,也更特别了。杨笠的话之所以很多人有同感,是因为她说到了社会上的一些实际情况,而新一代的女演员们说的有些话太激烈了,虽然得到一部分人支持,但也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
反复提及相似议题,虽然有助于转变社会认知,然而持续密集传播单一化的性别议题,会使公众产生厌倦感。喜剧表演不应作为情绪宣泄的途径,需要恰当控制言论的分寸。
国外喜剧人的借鉴意义
美国亚裔喜剧演员黄阿丽的《小眼镜蛇》系列,表演方式非常开放,有时甚至有些出格,不过整体上还是坚守着喜剧的根基,总能让观众真心实意地发笑。尽管她很多比较大胆的桥段在中国内地难以播出,不过其中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国内喜剧表演可以参考她的艺术构思,在陈述看法时,强调幽默感,使观众在快乐中领悟,而不是单纯地进行严厉的指责。
女性苦难段子的失衡
女性相关话题值得关注,但若以笑话形式呈现,往往流露出过重苦涩,难以让观众理解笑点所在。此类议题需要突破性别和地域的界限,争取更多人的理解与共鸣,目的是让大家会心一笑,而非制造对立和争论。
脱口秀需要兼顾风趣与深度,用平易近人的手法探讨有价值的议题,这样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欣赏。
黄子华的独特风格
黄子华拥有哲学专业背景,他善于将社会见闻、人生感悟以及哲学理念融入栋笃笑艺术之中。他的作品《娱乐圈血肉史》描绘了他在演艺圈奋斗的经历,充分体现了其别具一格的幽默表现手法。
他的表演让我们明白脱口秀可以兼具思想性和趣味性,为国内脱口秀表演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脱口秀的未来方向
国内喜剧节目中的单口喜剧艺人,正在探索风趣与深度之间的适度结合。单口喜剧不该变成性别对立的战场,反而要充当沟通各类群体的纽带。部分媒体提出疑问,单口喜剧借助纪录片式真实感是否暗示了表演艺术本身的欠缺。
出色的单口喜剧应当具备尖锐的评论和诙谐的元素,黄阿丽就完美展现了这种特质。至于国内喜剧如何兼顾风趣与深度,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支持并转发这篇文章,让我们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何广智捧脱口秀奖杯实现拨乱反正,喜单2总决赛悄然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