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云川网

游客吐槽大唐不夜城“拍照陷阱”:文旅消费热背后的体验之困

“本以为能拍出‘梦回长安’绝美大片,结果被坑得哭笑不得。”近日,多位游客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西安大唐不夜城“拍照陷阱”,指责部分商家以“免费跟拍”“低价精修”为噱头诱导消费,实际存在隐性收费、成片质量差、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这一争议将热门文旅景区的商业化运营与游客体验的矛盾推至风口浪尖,引发公众对“文旅经济如何兼顾流量与口碑”的讨论。

现象直击:从“免费诱惑”到“消费套路”

大唐不夜城作为西安网红打卡地,以盛唐文化为主题的夜景和表演吸引大量游客。记者走访发现,景区内分布着数十家“古装摄影”摊位,工作人员手持“免费跟拍3张”“99元精修套餐”等招牌招揽顾客。然而,多名游客反映,所谓“免费”实为引流手段: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会以“角度不好”“光线不足”为由,诱导游客加购高价套餐;选片时,商家则以“底片全送需额外付费”“精修效果需升级”等话术层层加码,最终消费金额往往超出承诺数倍。

“说好99元包妆造和10张精修,结果选片时被强制要求购买‘全部底片’,否则一张都不给。”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展示的账单显示,其实际支付金额达680元。更有游客投诉,部分商家使用劣质化妆品导致皮肤过敏,或以“设备故障”为由拒绝提供原片,维权困难。

争议焦点:文旅消费的“边界”在哪里?

事件曝光后,网友观点分化。部分人认为,商家明码标价,游客应“为选择买单”;但更多声音指出,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设置“消费陷阱”,涉嫌虚假宣传。法律专家分析,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若未提前明确告知收费项目,或以“免费”为幌子诱导消费,可能构成欺诈。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回应称,已对涉事商家立案调查,并要求景区加强监管,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仍是难题。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文旅景区的商业化边界如何划定?近年来,从“雪乡宰客”到“丽江酒托”,再到此次“拍照陷阱”,过度商业化屡屡透支游客信任。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表示,景区需平衡“盈利冲动”与“体验优先”,避免因短期利益损害长期口碑。

破局之道:从“监管治理”到“行业自律”

避免“拍照陷阱”重演,需多方协同。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强化动态巡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商家联合惩戒;景区管理方需完善准入机制,例如大唐不夜城近期试点“摄影服务评级公示”,要求商家公示价格、投诉渠道,并设立快速调解通道。另一方面,行业需自我革新:部分正规摄影机构已推出“一口价全包”套餐,并通过线上评价系统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结语
大唐不夜城的“拍照争议”,折射出文旅经济从“流量狂欢”向“质量竞争”转型的阵痛。当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拍照”,而是追求深度文化体验时,景区唯有以诚信经营筑底,以创新服务提质,方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回头客”。毕竟,盛唐的繁华离不开开放包容的胸怀,今日的文旅经济亦需以“游客为本”的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手机云川网 » 游客吐槽大唐不夜城“拍照陷阱”:文旅消费热背后的体验之困